關鍵字:陳皮
-
皮膚患疾冬令進補 恐復發吃出大問題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095中醫學理認為,立冬氣溫偏低,損及人體內陽氣,,所以身體手腳會怕冷,腎氣虛者甚至發生肚冷、胃寒、季節性過敏、膝關節及坐骨神經疼痛。直到「立春」到來,氣候轉暖,人體肝氣升發,症狀才能逐漸緩解。因此從「立冬」到「立春」,因腎氣收斂潛藏,古人習慣進補陽氣,以改善腎氣不足所引起的諸多症狀,也藉由此增加元氣。 -
最後衝刺飲食相助 考生解壓又安眠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078張亞琳指出,考生熬夜容易損害肝細胞而出現疲勞現象,攝食維生素B群不僅可保護肝臟,還能提神,像豆類、燕麥片、小麥胚芽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其中維生素B12與大腦神經細胞的活化有關,對考生來說更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一般從牛奶、蛋、海藻就可獲得維生素B12,若攝取量不足,也可直接服用錠劑補充。 -
補帖別亂吃!中醫師:骨齡超前 身高恐停滯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230一般來說,台灣國小六年級學童的平均身高約150公分,到了國中以後,男女平均身高就出現差異,不管是低於或是超出這個標準太多都不是理想的狀況。但是,許多家長過於求好心切也不是件好事,聶美華醫師指出,在門診中,常碰到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在學校的健檢報告,焦急地要替孩子抓藥轉骨,甚至已經在坊間的診所施打過生長激素,這些都可能會反效果。 -
減重不當恐留後遺症 賠上一輩子健康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884中醫師聶美華建議,孩子十歲以前應保持正常體重,若體重過重,調查發現成長期約有88%的人依舊會體重超標,而且更不容易瘦下來。兒童肥胖又稱為「兒童成年病」,臨床上更有不少兒童出現初期高血壓或糖尿病、痛風、痤瘡等症狀,連帶會有口臭、多汗,影響交友。
-
吃補前先清楚體質 中醫藥膳對症調理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3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婦科主任陳玉娟指出,體質是指一個人的秉賦,它源於父母之精,又經由後天調養而成。一般民眾常見的體質,包括「氣虛、陽虛、陰虛」及「平和」體質,因此在進補之前,先對自己的體質有所了解,才能「寓醫於食」,不僅保有藥膳的營養價值,又能達到調理的功效。 -
秋冬皮膚狀況多 中醫治療全方位調理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188聖元中醫診所鄭愛蓮醫師表示,許多民眾誤解秋冬氣候乾燥,體質容易「上火」,而想透過食用瓜果,或飲用苦茶等涼性食物「降火氣」,結果反而出現愈喝愈渴,喝水也無法解渴的情況。對於皮膚病的人如異位性皮膚炎、乾癬、濕疹等在這個季節更容易發生乾癢的症狀,這些都是體內毒素不能代謝,肺氣不行所造成。 -
下肢水腫瘦不了 都是熬夜吃太鹹惹的禍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932許多民眾有水腫的問題,通常上午症狀比輕微,下午比較明顯,像是一早穿出門的鞋子,到了下午就感覺穿不下去,腿部看起來也特別粗壯。聶美華中醫師指出,平常有水腫問題的人,會長期反覆,時好時壞,而且主要發作在四肢。引發水腫的原因很多,包括心臟性、腎臟性、肝臟性、貧血、營養不良、賀爾蒙失調、維他命B群缺乏和血中蛋白偏低等因素,此外,女性經期前後也會容易發生水腫。 -
胃食道逆流應注重氣血循環及運動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289尤其是「久坐」又缺少運動的上班族,罹患胃食道逆流的機率相對增加許多。李深浦醫師說明,食物經過咀嚼進入人體後便會開始發酵,進而產生熱能、推動體內血液循環,在正常情況下,飯後並不會有任何疾病。然而,若喜愛喝冷飲或吃飽就不動,會使得腸胃溫度變低、食物發酵速度變慢,容易罹患胃食道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