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長期熬夜
-
心悸胸悶竟是二尖瓣脫垂在搞鬼! 中醫提2穴道助改善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708後疫情時代,很多人處於高壓緊張而發生心悸、喘不過氣、胸悶或胸痛的感覺頻率越來越高,甚至嚴重到影響工作與生活。中醫師吳宛容表示,面對這些症狀民眾常會誤以為是自己的自律神經出現了問題或是確診後遺症,其實要小心是自己的二尖瓣脫垂在作怪! -
小寒進補!吃錯上火易心煩 中醫直接點名3大冬天美食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454小寒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此時是北半球太陽光斜射最厲害的時侯,意味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中醫師賴睿昕表示,冬天寒冷,民眾聚餐時常會選擇薑母鴨、羊肉爐或是麻油雞等食物進補,因肉品脂肪豐富,過度攝取恐吃下太多飽和脂肪,影響膽固醇,且值得注意的是,屬於外寒內熱或寒熱夾雜體質的人,不太適合溫補的方式,否則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失眠多夢、心煩氣躁等上火症狀。 -
2022年10大疫苗新聞 兒童該不該打新冠疫苗爭議奪冠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2460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在22日發表「10大疫苗新聞」,評選今年有哪些新聞是廣受關注的醫藥新聞。首先是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生活,而疫苗可說是從開打前到至今邁入共存,一直引發關注。另外第4劑的疫苗接種制度也備受關注。 -
眼周問題戴口罩也擋不住!如何解決? 醫師1次告訴你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3937疫情以來,口罩成為日常生活必備品,也因為戴口罩的緣故,讓五官中的眼睛顯得格外重要。據統計,約有75%的人會看眼周狀況來判斷年齡,使得眼周困擾成為口罩時代亟需被解決的問題,愈來愈多人因為眼周困擾求診,期望改善眼周問題。眼周肌膚薄弱嬌嫩,務必細心呵護,若患者進行眼周治療,術後眼周肌膚需加強保濕及防曬,平時也應減少眼周刺激。 -
聽力影響大腦?耳鳴患者置之不理 研究:恐增失智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315臨床上有不少病人聽力恢復後,耳鳴眩暈的後遺症卻接踵而來,也有患者納悶:神經發炎受損能恢復嗎?李宏信醫師分析,現在醫學進步,除了脊椎損傷可嘗試進行幹細胞再生醫學,手斷也可以利用顯微手術將血管神經接起來,同理而言耳鳴透過藥物治療也能使神經復活增生而恢復正常。 -
糖尿病友患結核病!治療棘手 醫叮嚀:擅自停藥易復發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235疫情期間,務必保持良好免疫力,臨床顯示,糖尿病患者除了染疫風險較高,也是結核病高風險族群,一旦血糖不穩,影響患者免疫系統,抵抗力變弱,結核桿菌侵犯、再起,將增加治療難度,建議共病患者務必規律且持續用藥。 -
乾癬不容忽視 嚴重致關節變形!中醫藥浴療程內外兼顧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56黃慶雲醫師表示,乾癬表現在皮膚有不同表象,像是頭皮如果因為阻塞導致皮屑增厚,就會出現雪花片片,而其他部位包括四肢、胸、腹、背、臉、耳內、耳後或指甲都可能冒出病灶。乾癬初期多出現紅疹,病情惡化發作則轉為紅皮塊狀,還可能蔓延全身,若未積極接受治療,嚴重恐併發乾癬性關節炎,甚至發生不可逆的關節變形。 -
「清冠一號」投入抗疫! 面對新冠病毒中醫提強身解方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0893「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提升免疫力才是當務之急。面對確診人數日益增加的情況,張賜興認為,最好的預防方法是提升免疫力,首要之務就是每日維持充足的睡眠。中醫認為睡眠期間能修復五臟六腑,提高抵禦外邪能力,尤其是子時、午時正是補充體力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