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酸性物質
-
麵包、餅乾都加這1劑! 搞懂生物膨脹劑與化學膨脹劑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7092麵包、饅頭、發糕等是多數國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但為了讓麵團膨脹,增加體積,烘焙業者可能會使用食品添加物-膨脹劑,其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存在許多日常食品之中。但是使用時要注意哪些事項,這類的添加物到底安全嗎?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邀請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高彩華帶您來一起認識膨脹劑。 -
每天至少刷5次牙!哪次最重要? 牙醫師打破刷牙迷思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7428起床後先刷牙,或是先吃早餐,再清潔牙齒?用餐後,應該馬上刷牙嗎?1天至少應該刷幾次牙?哪次最重要?牙醫師黃斌洋表示,想與牙齒相守到老,一定得從小做好口腔保健,刷牙看似小事,建議每天至少清潔5次,如果沒正確清洗,可能引發蛀牙、牙周病,傷及琺瑯質。 -
物理性防曬比較好? 圖解化學性防曬、物理性防曬差異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591一般而言,防曬產品主要可分成物理性防曬與化學性防曬,但2者之間的特性大不相同,許多人在挑選防曬產品時,都不太清楚自己適合何種類型。究竟防曬產品怎麼挑?什麼樣的人適合塗抹物理性防曬的產品?化學性防曬是否含有化學物質,會對皮膚造成傷害呢? -
中國進口食器又違規 智利櫻桃多達7200公斤農藥超標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705食藥署今(20)日公布邊境查驗不合格結果,來自中國大陸的食器上榜。本次共有3批,在溶出試驗中發現殘留物超標。同時來自智利的2批櫻桃,因農藥殘留違規,多達7200公斤需退運銷毀。 -
每天刷牙就夠了? 疏忽這些細節恐拉近與牙周病的距離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6051鍾文宸醫師解釋,牙周病的起因是細菌和食物殘渣裡的碳水化合物產生作用,附著在牙齒表面、牙齦與牙齒的溝槽形成牙菌斑,當口腔內充滿了細菌和牙菌斑,這些牙菌斑會分泌酸性物質侵蝕牙齒,造成蛀牙,甚至導致牙周病發生。初期牙周病症狀包含:刷牙流血、早上起床口腔有異味、平時口臭嚴重、牙齦萎縮等,通常出現牙齒搖晃或咀嚼無力等現象時,病況已經相當嚴重。 -
鏡子裡牙齒變黃又透明? 這些不良飲食習慣你可能都有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3360琺瑯質是牙齒最外層的保護傘,其本身非常堅硬,可以保護內部敏感組織,是強力的防禦裝置,有些人平常愛喝水果醋、汽水、含糖飲料,其實喝這些飲料是沒有問題的,影響比較大的因素是『不要將飲料停留在口中過久』或是建議在飲用的過程中搭配吸管使用,避免酸性飲料停留在口中,導致牙齒漸被酸蝕,最終會讓敏感性牙齒的問題發生,喝完酸性飲料也可以先漱口,再慢半小時刷牙即可,牙刷也要選用軟毛刷,才是保護牙齒的根本之道。 -
鼻塞習慣張口呼吸嘴巴乾燥 缺乏口水滋潤蛀牙跟著來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3479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醫師黃茂栓表示,牙齒會蛀牙,主要因細菌分解食物時,產生的酸性物質腐蝕,導致牙齒傷害發生,口水則有酸鹼中和的能力,能讓酸性物質減弱,牙齒就比較不容易受到侵蝕,但口水量不足時,酸性物就會直接侵蝕牙齒,長時間下來蛀牙風險也就增加。 -
關於這些常見的口腔迷思 你知道正確解答嗎?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306英媒《鏡報》整理了最常見的口腔迷思,專訪牙醫師 Uchenna Okoye 為民眾求證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