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避暑
-
高溫拉警報!牢記「涼、補、心」口訣 這時段避免外出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072中央氣象署近日發布高溫資訊,天氣高溫炎熱,部分地區發布36度以上高溫燈號。近期天氣變化多端,當人體處在溫度高、濕度高的大氣環境下,汗水不容易排出體外,如水分又攝取不夠時,會讓體感溫度隨之升高,增加熱傷害的風險。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降溫「涼、補、心」3字訣,遠離熱傷害。 -
吹冷氣吹到皮膚癢、鼻涕狂流? 冷氣病可按3穴位改善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11夏天溫度持續攀升,許多人都躲在室內避暑吹冷,然而長時間吹冷氣卻不利健康,特別是過敏體質、血液循環不良,還有體質虛寒的人容易為「冷氣病」所苦。冷氣病表現的症狀非常多元,包含頭痛、流鼻水、氣喘、皮膚癢、眼睛乾澀不適,甚至是肩頸僵硬、下肢無力等。 -
中暑嚴重恐致器官衰竭!別輕忽中暑5症狀 掌握4招預防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21902如果身體無法正常調節高溫,就會發生熱傷害,而常見的熱傷害種類包括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其中又以中暑最為嚴重,一般而言,多數患者會先因在炎熱的環境下過久,持續流汗且未適當補充水分及鹽分,而出現噁心、嘔吐、疲累、頭暈、頭痛、肌肉痙攣等熱衰竭症狀,才會進展為中暑。 -
快躲太陽!5大族群中暑風險高 炎夏一定要防曬多補水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517台灣的夏季溫度總是居高不下,近期因為熱傷害而掛急診的人數也持續增加,常見的熱傷害有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中暑,當中又以中暑為最需小心的症狀,而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除了和環境溫度相關之外,與個人之身體狀況也大有關聯。《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中暑高危險族群」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5大中暑高危險族群。 -
艷陽高照想解渴消暑?趕快攝取這10樣食物 助你透心涼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866台灣的夏天總是高溫又悶熱,也因此各種消散暑氣的方法備受網友熱議,那你知道透過飲食也能祛熱降溫嗎?有些食物能幫助我們排出體內濕氣,有些則是可以補充水分,這些功效都有助於消暑解熱,甚至還能預防中暑,而網友們熱烈討論的消暑食物有哪些呢?快來看看吧! -
立秋來臨!中醫教你養肺知識 1次了解潤燥飲食宜與忌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9188月7日正逢「立秋」,這是秋季的第1個節氣,預示著炎夏即將過去、秋季即將來臨。中醫師周宗翰以養身觀點表示,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陽收陰長,暑熱仍未盡,故穿衣不宜太多,避免影響身體對轉季的適應力。 -
6月首日9人熱傷害!炎夏防範熱傷害 國健署提醒3要點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318端午節接近,天氣愈加炎熱,衛福部統計6月1日有9人熱傷害,而去(2021)年6月共有238人次有熱傷害。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也提點預防熱傷害的要點。 -
當感冒伴隨眩暈症發作 恐病毒侵犯導致內耳前庭神經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5558感冒是一種常見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但如果合併眩暈症狀,就更應該多加留意,即便感冒好得差不多了,眩暈的問題仍可能存在。感冒引發的眩暈主要是因為感冒病毒侵犯內耳的迷路神經造成發炎的結果,又稱為「內耳前庭神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