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送醫
-
今年首例腸病毒7個月大女嬰染疫 3月大女嬰確診百日咳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356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上週(3月24日至3月30日)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6732人次,為近10年以來同期最高,家長務必提高警覺,注意學幼童傳播風險,以及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
婦人三高未治腦溢血偏癱 採這治療法助腦損傷細胞修復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58258歲劉女士患有三高,平時並未就醫追蹤,3個月前她突感明顯頭暈噁心,且左側身體偏癱、意識不清等情形,送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為自發性腦溢血,由於血塊大小並未對腦部有太大損傷,因此建議採高壓氧治療,讓損傷區域的腦細胞恢復作用。 -
清明掃墓勿「打草驚蛇」 台灣常見6大毒蛇圖解1次搞懂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582台灣山林眾多,民眾遭蛇咬傷事件時有耳聞,衛福部統計,每年近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而緊急就醫。清明節將至,許多民眾掃墓祭祖,疾病管制署提醒,至戶外活動時,務必「打草驚蛇」,如不慎被毒蛇咬傷請保持鎮定,千萬不可用嘴吸出蛇毒。 -
中風後肢體痙攣、難吞嚥! 復健助恢復自理能力防失能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557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謝孟倉表示,近半數病人中風後可能遭遇肢體痙攣,會出現手腕彎曲、肩膀內收等表現,主因在於中風後腦細胞受損導致無法控制肌肉,而增加失能嚴重度,若未積極復健及治療會使肌肉和關節僵硬。 -
先心梗後中風!4旬病人走2次鬼門關 北醫附醫成功搶救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584關於病人先後歷經心肌梗塞、缺血性腦中風的急重症考驗,北醫附醫神經內科主任李薰華解釋,缺血性腦中風與心肌梗塞均為血管疾病,心肌梗塞是心臟血管阻塞,缺血性中風是腦血管阻塞。根據研究,病人若有缺血性心臟病或冠狀動脈疾病,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2到5倍;若病人年紀輕輕就出現缺血性中風的症狀,也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心臟相關的疾病。 -
7旬翁心梗3條血管堵心衰休克 輔以微型心室輔助器救命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258Impella是新型也是目前體積最小的心臟幫浦,可提供急性心臟衰竭患者心室輔助,台北慈濟醫院醫師徐展陽表示,醫師可利用Impella其微小、軸型的特性,在複合式手術室透過X光以及經食道超音波導引之下,直接穿過主動脈瓣,深入左心室進行血液抽吸減壓,再由馬達遠端灌流入升主動脈直至全身。 -
今年本土首例腦脊髓膜炎!4歲女童無旅遊史 預防1次看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609今年國內首例本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確定病例出現,疾管署今(19)日表示,個案為北部4歲女童,無國外旅遊史,於3月上旬出現咳嗽、鼻塞等呼吸道症狀,1週後咳嗽加劇,並陸續發燒、嘔吐、全身無力等症狀,多次至診所就醫,但病情未改善,改至大醫院就診,接受檢驗,證實罹患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
春天溫差大!清晨這時間好發心血管疾病 腦中風危險增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104腦中風可概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和出血性腦中風2大類,其中缺血性腦中風為國內最常見,缺血性患者占8成,出血性占2成。台南惠民診所陳效衡醫師指出,缺血性中風包括發生血管栓塞的急性腦中風,以及有時會先出現短暫性的缺血性腦中風,又稱「小中風」;出血性中風則是血管突然管破裂,引發血塊壓迫腦部影響供血,導致腦細胞缺氧進而造成全身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