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輸血
-
敗血性休克是器官衰竭前兆 生理機能喪失如骨牌效應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7344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所謂休克大致上來說,就是身體器官無法得到充足的血流,各項身體機能下降;最後就像骨牌一般,當1個器官衰竭功能喪失,就容易引發其他器官也倒下,最後所有生理機能無法維持,病患也就走上死亡。在病末年長者上,就容易出現多重器官衰竭。 -
這件事多做幾下! 腦部血循暢通 失智症不上身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679日本研究發現,咀嚼能夠有效防止記憶力衰退,若能達到充分的咀嚼,可以使腦循環增加約50%。馬偕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朱政一指出,的確有研究指出,咀嚼會刺激腦部主管記憶力的部分,由於腦部的海馬區細胞,正是掌管學習的區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衰退,短期記憶力也會衰退,而咀嚼的動作,可以提高腦內海馬組織的信號活躍性,以防止老化。 -
年長者普遍有2種以上慢性病 整合醫學成老年醫療趨勢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968台灣老年人口從25年前的7.10%上升至14.05%,預計未來不到10年內,老年人口將超過20%,邁入「超高齡社會」。研究指出,台灣有1種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約有7至8成,而有2種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口高達5成。因應老年人普遍,近年「整合醫學科」在各醫療院所逐步成立。 -
血紅素下降原因不單純 貧血患者當心免疫力低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6788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詳細問診之下得知,該名患者曾聽說罹患海洋性貧血容易造成體內鐵質聚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又想到有人說肉類能補鐵,因此便自行減少吃肉,降低對鐵的攝取,但最近幾個月卻常感到頭暈虛弱,感冒頻率似乎也有增加;理學檢查顯示皮膚、手指、眼結膜皆有蒼白的現象。 -
剖腹產下雙胞胎4周後 坐月子期間罕見大量血崩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2732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明松說明,俗稱血崩的產後大出血,大多數發生於剛生產完的24小時內,也稱為「立即性產後出血」;而「延遲性產後出血」是指發生在產後24小時至產後12周內。 -
全台首例!老翁遭蜱蟲叮 確診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963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SFTS屬於蜱媒病毒感染,於2009年首度於中國大陸發現,近年中國大陸、日本及南韓皆有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發生,致死率約5%至15%,疫情多在5至10月,主要發生於山區及丘陵地區,透過SFTS主要病媒長角血蜱之叮咬而傳播。 -
手術麻醉知多少? 術前麻醉評估停看聽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842張國安醫師解釋,「麻」就是「不痛」,「醉」就是「不知」,再加上「不動」,麻醉可以讓手術順利進行,並減輕病人的不適和恐懼。麻醉方式有許多種,醫師會依手術方式、手術時間長短和患者身體狀況來評估選擇;較大型的手術,通常使用全身麻醉,讓病人不痛、不知、不動;有些時間短、範圍小的手術,可採用「舒眠麻醉」,例如少量靜脈注射讓患者睡著,再視需要於手術部位施以局部麻醉。 -
癌症化療有損免疫力 減輕骨髓抑制提升存活率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8723中醫師陳瑞聲表示,現代醫學已有許多方法可提早確診某些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更好,目前主流治療方式仍以電療、化療、標靶治療為主,但其所帶來傷害骨髓的副作用,會導致人體免疫功能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下降,許多患者並非是癌症奪命,而是因免疫功能不足引發細菌感染敗血症或急性肺炎及血小板不足大量出血,而失去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