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身體活動量
-
每天堅持做這10件生活小事 提升腦力、延緩失智!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66許多研究顯示年輕、中年時的生活型態會影響未來的大腦健康,不愛運動的人到年老時,大腦的體積比較小、認知功能較差,腦部結構健康也下滑。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國人的生活形態,根據國健署今年剛公布的調查,近5成國人的身體活動量未達國健署及WHO建議,且每日平均久坐高達近6小時。 -
每天久坐逾6小時易變胖 同時加速大腦老化增失智風險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70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引述2016年發表於《刺胳針》(Lancet)整合16篇超過100萬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坐著超過8小時且活動少的人,死亡風險增加58%;2014年發表於《國立癌症研究雜誌》的研究顯示,久坐會增加大腸癌的罹患風險24%、子宮內膜癌增加32%、肺癌增加21%;2019年美國運動醫學學院的報告指出,許多強力證據顯示久坐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風險。 -
癌友體重要斤斤計較努力維持 國健署:均衡飲食這樣吃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5583什麼是正確均衡飲食?國健署提醒,依照現行健康飲食指引,每日飲食中,糖攝取量應不超過總熱量的10%、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約6公克鹽)。此外,每天早晚各1杯奶類,如牛奶、優格或優酪乳等。每餐食用1個拳頭的水果及蔬菜,蔬菜攝取應比水果多一點,建議多吃當令彩色蔬果,顏色越豐富越好。 -
疫情改變國人生活型態 「坐」困家中影響身心健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555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調查發現,坐著不動的民眾越來越多,超過4分之1受訪者待在家裡的時間變長了,每10人就有1人每日坐著時間超過12小時。 -
防疫期間少出門 每隔30分鐘起身走一走可遠離憂鬱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67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醫師陳質采指出,從公衛角度而言,通常認為增加年輕人的活動主要是為了身體健康,例如提高協調技巧或骨骼強度,卻很少注意到運動對心理健康也有實證的效益。另外,輕度活動一般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進行的活動,如隨意走動(購物、在家裡或學校走來走去)、鋪床、進餐,準備食物、帶狗散步、園藝和洗碗等。雖然這些類型的活動較為可行但因缺乏結構,此研究也提供了防治青少年憂鬱症具體可行的方向。 -
銀髮族長期服用這些藥 恐造成腸胃道不適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951隨著年齡增長,食道肌肉與括約肌的收縮力會退化鬆弛,而出現胸痛、灼熱感、呼吸疼痛、胃酸逆流等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除此之外,也可能因為黏膜神經刺激感降低而會出現噁心、嘔吐、貧血情形。除生理老化因素,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鎮靜劑、抗憂鬱用藥、氣喘用藥等藥理作用也會讓下食道括約肌放鬆,造成胃裡的食物或胃酸進入食道,增加胃食道逆流的風險。 -
你家也有宅爺宅奶? 專家證實多社交有益健康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352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表示,許多研究證實「多運動有益身心健康」,如有持續規律的運動習慣,對血糖、血脂肪、心肺功能、情緒、睡眠及認知功能皆有很大的幫助。2019年2月發表於《老年學期刊》的澳洲研究則發現,老年人如果能花更多時間與不同人互動,體能狀況會更好,人會更活躍,情緒也比較健康。 -
減肥明天再說? 聖誕大餐跑76圈操場才能消耗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5009聖誕節即將來臨!各大餐廳與飯店相繼推出耶誕大餐,吸引不少情侶、朋友預約餐聚,不過,國民健康署分析,吃上1頓耶誕大餐,總熱量可能上看2000大卡,等同於只吃1餐就抵得上整天所需熱量,想消耗多餘的熱量,必須跑上76圈操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