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語言障礙
-
三總外科部團隊齊力 完成《華盛頓外科學手冊第九版》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6018三軍總醫院外科部團隊齊心協力,完成國際經典《華盛頓外科學手冊第九版》的中文翻譯,並於今日舉辦新書發表會。本書自1997年第一版發行至今25年,已成為外科醫師人手一本的「隨身聖經」。此次翻譯計畫在國防部軍醫局局長蔡建松教授的帶領下,由三軍總醫院65位外科醫師群,歷時1年多完成。新譯本不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專業知識的精準傳達與臨床經驗的傳承,旨在跨越語言障礙,協助國內醫學生、住院醫師及臨床人員吸收最新知識,縮短學習曲線,提升醫療品質,最終造福廣大病患。 -
返鄉善終!彰基千里旅程 圓滿阿美族長者生命最後願望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602「我要回台東長濱的家!」只因為這句簡單而堅定的話語,開啟了1段充滿愛與希望的1,000公里旅程。彰化基督教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王志仁表示,80歲的蔡阿嬤早在2024年就曾接受老人醫學科的照護,因罹患多重慢性疾病及身體衰弱,當時已轉介居家安寧服務。近期她因呼吸衰竭及肺炎再次入院,醫療團隊深刻體會到,醫療的終點不僅僅是治療,更是陪伴病人回到「心之所向」。所以當蔡阿嬤表達回鄉的願望時,團隊隨即啟動居家安寧轉銜,讓她得以安心回家,走完生命的最後1段旅程。 -
中風並非休止符! 「重複性經顱磁刺激」突破復健瓶頸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275中風不應是人生的休止符。亞東醫院引進「重複性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治療,協助中風患者突破復健瓶頸,讓看似遙不可及的奇蹟,成為逐步實現的日常。69歲的周女士中風3年,左側肢體偏癱,生活起居全賴家人協助。 -
失智症有望早期發現! AI眼部掃描技術有助預測腦病變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294根據2024年衛福部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調查「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全國社區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為7.99%,並推估在2041年,65歲以上的失智症人口將達到68萬人。雖然,失智症目前仍無法治療,因此及早發現,延遲病情進展了為當前重點,好消息是,據《BBC》的報導,蘇格蘭正研發一種AI醫療科技,將能藉由眼部檢查,提早發現失智症。 -
新住民擔長照人力成邊緣人? 民團提7建言籲政府改革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342盡管嫁來台灣好幾年,但許多新住民姐妹對於長照仍是「霧煞煞」,宛如長照資源的邊緣人,明明有需求,卻不知如何申請。為此,南洋台灣姐妹會、移民青年倡議陣線、移民/住人權修法聯盟今提出10大建言,希望政府長照服務提供通譯服務,培訓照顧服務員多語言能力。 -
腦性麻痺病人手腳功能退化 基因檢查竟為神經退化疾病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3931位20歲自小被診斷為智能障礙的「腦性麻痺」病人,因近1年肌張力失調情形加重,引起手腳功能退步及無法單獨行走,故家長帶其至醫院就診,經醫師診斷竟為Beta螺旋狀蛋白關聯之神經退化疾病(BPAN)。 -
他不是「壞孩子」! 專家呼籲父母重視神經多樣性議題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9213神經多樣性青少年,像是患有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發展較一般人慢,需要更多的理解與支持。然而,台灣目前對這些孩子的協助仍有不足,許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被「漏接」,無法得到適當的教育與治療,導致嚴重的後果。 -
失智症5大常見症狀 55歲男忘記公司位置、認不得親人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408很多民眾可能以為失智症只是老年人老化的疾病,但安南醫院精神醫學科醫師王文隆解釋,失智症並不是普通老化或單純記性變差,而是認知功能出現障礙,且此症候群類型相當多,常見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