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補脾胃
-
媽媽泌乳不順壓力大!中醫對症下藥 按摩食補雙管齊下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73產後婦女常擔心乳汁分泌不足,無法滿足寶寶需求,進而產生巨大壓力!此時可透過中醫調理與食補幫助身體恢復,改善哺乳狀況。中醫師周大翔指出,產後乳汁分泌不足,在中醫上稱為「缺乳」,可分為「虛證」與「實證」2類,虛證多因氣血不足,實證則與氣鬱有關。若乳汁阻塞導致乳房腫脹發炎,應避免使用補氣、補血的藥材,也不要攝取麻油類食物,以免加重症狀、火上澆油。 -
糖尿病不打胰島素可行? 7旬翁求助中醫成功穩住血糖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6455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蔡佩怡表示,糖尿病在中醫證屬「消渴」之範疇,「消」即消耗,為消耗水穀、消瘦的意思;「渴」即口渴,因此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3多1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 -
霜降養生!學會1料理、按壓2穴道 溫腎暖脾增強免疫力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317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即將轉換成冬季的過渡節氣,舉凡季節轉換節氣都會透過自然界的大改變而影響身體,導致體內氣血平衡變動較大。霜降節氣也是呼吸系統過敏及感染好發季節,睿鳴堂中醫診所周大翔中醫師表示然而比起進入冬季後身體為了儲藏能量而內收氣血,霜降節氣是進入冬季前最好的調理滋補時節。 -
冬至不只吃湯圓!中醫益氣養生 食補1料理、按壓3穴位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585睿鳴堂中醫診所周大翔中醫師表示,中醫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消陽長轉化的關鍵節氣,乃陽氣開始逐漸旺盛之始,因此冬至養生除了「養」外,中醫更強調「轉化」,尤其陽氣是否能在體內順利轉化將會決定明年季節轉春天以後身體狀態好壞。 -
大雪養生!中醫推1茶飲暖身 按3穴位驅寒避疾強化免疫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152「大雪」是1年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3個節氣,周大翔中醫師說明,大雪節氣後是全年陰氣逐漸趨往最重的時期,到冬至那天,更是到達陰氣的巔峰。而從節氣轉變特色,可以歸納出氣溫逐漸寒冷的趨勢,在大雪節氣時期,處在亞熱帶地區的台灣尚未無時無刻都處於寒冷狀態,但此時一波一波來襲的寒流,反而讓氣溫變成一陣冷一陣暖的兩極狀態,對患有呼吸道過敏陳疾及心血管疾病者可說是一大挑戰。 -
枸杞、薑效用多! 公開10大配角中藥 滋補養生又提味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194「藥補不如食補」,守護全家人健康的靈丹妙藥,其實就藏在廚房的冰箱與餐櫥之中,不論是有補益作用的紅棗、枸杞,或是調味用的生薑、肉桂、八角、花椒等,這些看似普通的配角中藥材,經妙煮婦或型男主廚信手捻來,就能讓菜餚增添美味,也更加滋補。 -
寒露到來天氣轉寒!民眾容易腹瀉 專家:注意腹部保暖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659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意指白露節氣一過,穿衣就不能再赤搏露體,應注意足部保暖。中醫師賴睿昕說,隨著天氣轉涼逐漸增添衣物,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適度接受一些寒冷可以提高皮膚及鼻黏膜的耐受力。另外,秋季是腹瀉的多發季節,應特別注意腹部保暖。 -
春天防春燥、春睏不只養肝! 春日養生就該選對食物吃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458春天處於冷熱交替的時節,陰雨綿綿也會讓濕氣鬱結在體內,若沒有確實做好養生,便很容易上火或是感到疲憊,也就是所謂的「春燥」和「春睏」,因此許多網友開始討論春天該如何養生。《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內「春天養生」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6種春天養生方法與對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