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行動不便
-
台北、苗栗、高雄確診足跡公布 案19882曾去過保安宮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25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新增14例本土個案,依照縣市劃分,北市新增3例本土個案,苗栗新增2例,高雄新增2例,新北新增7例。 -
坐著看報竟雙腳麻木 原來肺癌轉移脊椎骨造成下肢癱瘓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4519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馮博皓醫師指出,經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的脊椎有壓迫性骨折,且脊椎神經被嚴重壓迫,進而造成下肢癱瘓。更麻煩的是,在胸部X光中也發現了腫瘤,因此判斷是肺癌轉移到脊椎骨,導致病理性骨折。當癌症轉移到骨頭,及稱為「癌症骨轉移」。 -
第22期疫苗9日起預約 「有獎徵打」盼衝高長者接種率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16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表示,「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將啟動第22期疫苗追加劑的預約,已完整接種2劑COVID-19疫苗滿12週且滿18歲以上者可上網預約接種疫苗追加劑。已於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之合約醫療院所完成預約之民眾,仍依原已預約時段前往接種,無需再於預約平台重複預約。若不知道該去哪接種,可查詢疫苗接種地圖。 -
CD34如何協助失智患者? 家有失智長輩的教授這樣做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7691國立宜蘭大學生物化學教授林佳靜發現母親罹患巴金森氏症,因此開啟「CD34活性蛋白」之研究之路,並想到「可透過將幹細胞生長因子,透過口服食品來刺激幹細胞增生,以改善病情」。她花了8年做300人的臨床試驗,以證明口服的效果是正面的,雖時間需要3至6個月,但平價與便利性,也能讓更多人接受。近期林佳靜與醫師陳昌平合著《幹細胞營養學》。 -
Omicron進入社區追打第3劑? 陳時中:有結果會報告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26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表示,考量目前國際COVID-19疫情嚴峻,請長者及其他 COVID-19感染後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之族群,儘速完成COVID-19疫苗基礎劑接種,提升保護力。
-
骨鬆症患者注意! 7大指標中1就符合極高骨折風險族群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108根據2020年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學會骨質疏鬆症治療指引建議,骨鬆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可優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以快速提升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風險。目前骨鬆藥物在健保給付已更為完整,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也有了不同的選擇,為再次骨折的極高風險患者提供更積極且更方便的治療選擇。 -
膝關節長骨刺上廁所都難 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可改善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63膝關節軟骨損傷屬於退化性疾病,據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全台約350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年紀越大、退化比率越高,58歲以上長者,每5人中就有1人關節退化。 -
你的骨質密度合格嗎? 這些檢測法能防範骨鬆症的發生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277骨質疏鬆症雖然不致於直接造成生命威脅,但它的最大風險就是容易發生骨折,特別是髖部(股骨)、脊椎及手腕部等部位。雖然髖部骨折沒有立即的生命危險,但是會因此造成老人致命併發症的發生,使得1年內就會有約12~37%高死亡率,有些人更因此造成永久的行動不便,也因此透過骨鬆檢測來防範於未然,就更顯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