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血紅素
-
中醫輔助治癌 減輕西醫化療副作用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191 -
中醫輔助治癌 減輕西醫化療副作用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270國民健康署推動的大腸直腸癌篩檢計畫,透過篩檢發現罹癌的民眾當中,將近50%是零期或一期的早期癌症,只有7%到8%是第四期;而感覺有異常症狀後才就醫的民眾,診斷為大腸癌者有高達20%已進入第四期。 -
護髓解毒增強癌友免疫力 中西醫聯手延長生命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471目前西醫治療癌症,認為採取開刀移除病灶、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殺死癌細胞等方法最有效,然而殺死壞的癌細胞同時,正常細胞也容易同步被消滅,造成患者抵抗力與免疫力下降,精氣大損。陳瑞聲醫師認為,倘若骨髓因化療細胞受損,易引發白血球、血紅素、血小板不足,導致癌因性疲憊症。此外,在癌症漫長的治療過程中,嘔吐、暈眩、體力變差等生理反應,都容易讓癌友們心灰意冷,喪失治療動力,而西醫對化療後副作用,骨髓抑制只能採急救方式,無法針對修復骨髓造血細胞免疫功能治療。
-
新生兒黃疸應仔細評估 慎防膽道閉鎖風險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647成大醫院小兒部陳東華醫師表示,極度早產兒的黃疸處理需特別小心,照光監測的效果如未達預期,可能屬於「病理性黃疸」,得在確認病情後進行黃疸換血治療,以避免是膽道閉鎖導致的風險。
-
高一少女餐餐喝奶茶 體內嚴重缺鐵疲憊頭昏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524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周明文表示,鐵在人體主要的功用是形成紅血球細胞內的血紅素,可攜帶氧氣至身體的各部位,也協助帶走二氧化碳。缺鐵是身體中鐵含量不夠生理的需要,或是鐵的庫存不足。缺鐵可能會導致貧血,但存在著時間的上落差,因此有些人已經缺鐵,也出現症狀,血紅素卻還在正常範圍。
-
國人罹癌時鐘加快 中西醫抗癌現生機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050化、放療法是現今治療癌症的主流,主要目的是殺死癌細胞,但每進行一次化、放療,就會累積毒熱殘留體內,引起骨髓抑制,造成免疫功能製造能力降低;帶來疲勞虛弱、噁心嘔吐、便秘或腹瀉、掉髮等副作用,使得抗癌過程艱辛受苦,所以如何保護骨髓少受傷害,可讓病人不害怕,並增加化療效果,減少復發率。
-
小便如可樂顏色 當心溶血疾病上身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5606由於部分患者在睡覺時容易發生溶血,釋出的血紅素會經由腎臟排到尿液裡,睡醒後第一次如廁時,尿液呈現可樂般的深紅色,平均好發年齡為30歲,推估全台約365名患者。 -
中西醫聯手與病魔拔河 戰勝癌因性疲倦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662正記中醫診所院長陳瑞聲醫師指出,雖然抗癌武器越來越多,但病友面臨最大的敵人還是「癌因性疲倦」。所謂「癌因性疲倦」,就是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非常疲倦,免疫功能、血小板、血紅素、白血球等不足的症狀,持續兩星期以上,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和無法繼續做化療抗癌。根據研究,約58%至90%接受化療患者,以及50%至89%的末期患者,會出現癌因性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