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處方藥
-
口腔癌化放療結合「癌因性疲憊症」治療 減低副作用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097根據癌症登記報告,我國2016年新增7,805名口腔癌患者,死亡人數2,936人,研究發現,相較先化療再放療或是先放療再化療,「化放療同步進行」最能提升治癒率,但副作用和治療毒性也最大,易造成身體不適,後續的生活品質與療程都可能受到影響。口腔癌當中以鱗狀細胞癌占最大宗,女性達9成、男性更超過97%,患者能否完成完整的化放療療程,攸關治療存活率。 -
台灣洗腎發生率全球之冠 關鍵在三高慢性病控制不佳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2893三高控制不好才是腎臟最大的殺手,張哲銘解釋,有些民眾擔心吃藥傷腎,因此並未依照醫師指示用藥,想到才吃或自行停藥,長久下來都會導致腎臟功能變差,進而增加洗腎風險。 -
健保雲端系統新功能 主動提醒藥物交互作用風險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308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戴雪詠表示,健保雲端系統能有效節省健保支出,讓醫療資源不浪費,相同系統下也能夠提升醫療品質,降低危害風險,11月底開始針對14組共172筆精神科藥物比對,系統若發現醫師開立藥物與病患先前處方藥物有交互作用危害,恐怕導致死亡,系統就會立刻跳出視窗警示。 -
孩子咳嗽非藥不可? 專家提供用藥與非藥物緩解指南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072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師陳品君表示,大多數普通感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種輕微且會慢慢康復的疾病,嬰幼兒如果感冒,症狀通常在第2至3天達到高峰,10至14天內會逐漸改善,至於年齡較大的兒童和青少年,由於免疫力較強,症狀會在5到7天內消退。 -
用藥NG行為「補吃」最常見 專家提供建議避免副作用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940謝蕙霞藥師指出,「補吃」是3大用藥NG行為之1,也是造成病情控制不好的主因,如有類似情況,應要掌握「時間切半」原則。例如,醫生指示4小時吃藥1次,萬一超過2小時沒吃藥,就建議不要補吃,避免距離2次服藥時間太接近,導致藥物在體內濃度過高,增加副作用風險。 -
4招遠離過敏危險因子 讓孩子健康成長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735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12歲以下兒童氣喘盛行率是5.6%;沒有定期回門診追蹤有73.3%;完全沒有使用治療氣喘的處方藥物者為67.2%。根據2019最新氣喘診療指引,建議5歲以下有氣喘病史或喘鳴發作頻繁症狀的孩童於日常使用長期控制型藥物,以利控制病情。如果急性發作或因季節有偶發性氣喘症狀,在有需要時可使用吸入型短效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來緩解氣喘症狀。 -
多重用藥問題不可不慎 長者用藥安全6原則報你知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059多重用藥在台灣的情形有多嚴重呢?多重用藥的定義為開立5種以上的處方藥。從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奇美醫院藥劑部藥師評估741人次雲端嚴重多重用藥,經藥師整合傳送電子訊息給醫師後,出院時平均用藥品項從12.5種降低至7種;評估1,059人次雲端開立不適當用藥,經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介入後,出院時減少7成醫師開立不適當用藥。 -
痘痘不要來汙辱我的美 抗痘3藥訣報你知
醫美減重 / 彩妝保養2962一般常使用治療痤瘡的藥品包括:口服A酸(isotretinoin)、口服抗生素,但此類藥品均屬處方藥,須經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不得自行購買。此外,口服A酸藥品具有致畸胎性,服用前中後期都要嚴格避孕、肝腎功能不全者也應該避免服用,並在就醫時應詳細溝通是否懷孕及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