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藥物濫用
-
你以為沒病吃藥可保健康? 小心亂吃成藥恐癌細胞上身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020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指出,若發生腎臟癌,可能伴隨有血尿、腰痛、腹部腫塊、體重莫名減輕、食慾不振、不明發燒、易感倦怠等,但這些症狀大多是在癌症已發展至中後期。像張先生幸運地在早期就發現較小的腎臟腫瘤,大部份都是藉由健康檢查才得以意外發現。 -
天氣太熱也會偏頭痛! 醫師傳授:想改善先戒掉惡習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064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暨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任林高章醫師說明,偏頭痛屬於一種體質性頭痛(原發性頭痛),其病因來自於三叉神經敏感化,以及腦血管的神經性發炎,雖沒有立即危險性,但痛起來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根據研究指出,大部分源自於遺傳和荷爾蒙的影響,甚至氣溫變化、環境因素等都可能讓患者刮起腦內風暴。 -
安眠藥何時吃效果最好? 藥師解答:正確時機與副作用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604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藥師林婉蓉說明,目前最常見用來治療失眠的處方用藥主要為作用在GABAA受體的Benzodiazepine receptor agonists(BZRAs),包括有苯二氮平類藥品(Benzodiazepines, BZDs)如:triazolam、estazolam、diazepam、flurazepam等,以及非苯二氮平類藥品(Non-benzodizepines, non-BZDs)如:zaleplon、zolpidem、zopiclone等,而不同的苯二氮平類藥品之間的差別主要在於作用開始時間及作用時間長短。 -
確診新冠肺炎後康復仍有風險! 3成患者出現精神疾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60《柳葉刀期刊》(The Lancet)發表的1項分析發現,在美國超過3分之1的COVID-19確診者,在感染後6個月內出現了與COVID-19病毒相關的精神疾病及神經系統疾病。 -
8千萬人曾患腦中風 剖析「 大腦各部位急性中風症狀」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884世界中風組織表示,腦中風是高死亡率與致殘率的疾病,但幾乎所有的腦中風是可以避免的。由於腦中風常留下許多後遺症,而成為台灣國人慢性殘障最重要的原因,有三分之一將造成終身殘廢,三分之一中度殘廢,生活部分需仰賴他人照顧,剩餘三分之一則為輕度功能障礙,即使可以回歸社會和自我生活照顧,身體動作已大不如前。 -
食藥署揭常見毒品偽裝形式 宣導毒品防制深入原鄉部落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187根據每4年1次「全國物質使用調查」結果,107年藥物濫用終身盛行率為1.15%(12至64歲),與前幾波調查相比,略低於103年的1.29%及98年的1.43%;推估我國約有20.4萬人曾經用過非法藥物且可明確指認藥物之種類。 -
避免心臟猝死憾事發生 定期心肌掃描檢查排除心臟危機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067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核子醫學科主治醫師韓登宇表示,一般而言,提到心血管疾病時,大家總是會下意識地跟老年人聯想在一起。然而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統計,在40至59歲的中壯年中,有5%至6%的人已經有心血管疾病;而其中更有2%至3%的人會發生心肌梗塞。而在20至39歲的年輕人中,雖然發生率不到1%,但也並非心血管疾病的絕緣體。 -
男人抬不起「頭」有損自尊 非侵入式震波找回「性」福
兩性關係 / 男人幫4379台大醫院泌尿部主任張宏江表示,所謂勃起功能障礙是指陰莖在接受性刺激或進行性行為時,無法勃起或維持足夠性交的硬度;醫師可依患者的症狀來或填寫IIEF-5(國際勃起功能指標量表),來判斷是否有勃起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