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藥物控制
-
跟生命賽跑的主動脈狹窄 這3種人工瓣膜該如何挑選?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673主動脈瓣狹窄初期大多沒有症狀,一旦出現症狀,就像啟動了倒數計時器,嘉義長庚心臟外科副教授黃耀廣醫師指出,患者在出現胸痛、昏厥、心衰竭等症狀後的平均存活時間,分別剩下5年、3年、2年。建議要進行手術介入,更換損壞、狹窄的瓣膜。 -
1夜7次郎是身體求救警訊! 夜尿原因不只是攝護腺肥大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753幾個月來,60多歲陳先生夜間經常起床如廁,1晚3、4次,睡眠品質極差,另一半也睡不好,在妻子陪同下就醫,檢查發現為攝護腺肥大,體積為原本的6倍大,有如一顆棗子,嚴重擠壓膀胱容積,無法正常積尿,以致頻繁夜尿。 -
氣喘好發時節!夜晚咳不停 FeNO檢測揪氣管發炎過敏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265沈易綸指出,考量患者的氣喘症狀明顯,因此先安排「FeNO」非侵入性檢查,偵測氣管內嗜伊紅性血球增生情況,藉此判讀氣管發炎及過敏程度,檢查結果顯示,吐氣一氧化氮濃度果然高達90 ppb(正常下限約為25ppb),抽血過敏免疫球蛋白IgE為196 IU/mL(正常值1.31-165.3 IU/mL),特異性過敏原檢測也發現對塵螨、灰塵、貓狗毛等過敏原皆呈強陽性反應。 -
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新療法 高血壓治療不再當藥罐子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939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科劉冠良醫師經評估腎動脈狀況後,建議黃先生接受新式治療法「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術後兩天即可出院。而後,黃先生得到良好的控制,只需要比以前少的藥物,即能順利將血壓維持於理想值,配合良好的飲食及規律作息,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
帕金森氏症用藥症狀仍未解 突破細胞間質環境盲點有救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312現代醫學認為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是由於腦內稱為「黑質」的部位出現退化,導致無法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致使肌肉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進而影響身體的活動能力。 -
痛風發作可能引發多種併發症 新一代藥物可望改善症狀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893痛風的表現可能相當戲劇化,但這其實是種慢性病,需要長期的藥物控制。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吳建興主任指出,痛風的原因是「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會逐漸在關節或周圍組織形成尿酸結晶,尿酸結晶可能導致發炎,使關節出現紅、腫、熱、痛。 -
抗憂鬱藥物可能引發耳鳴? 專家揭密與血清素濃度有關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9143李宏信醫師指出,在正常情況下,初期耳鳴的患者,3個月內只要多休息,調整生活作息,清淡飲食,其實大多可不藥而癒。病情超過半年以上的患者,則需耐心服藥6至12個月,病情也可獲得控制。即使是有多年病史的患者,只要耐心服藥1至2年,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改善。 -
新冠肺炎衝擊糖友 醫師提出後疫情時代糖尿病照護攻略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389新冠肺炎席捲全台,每一天、每一日傳統及網路媒體不斷地報導染病、死亡的消息,在慢性病友尤其糖尿病友間,成為異常關注的焦慮點。病友們都知道自己是高風險,但在防護疫病的同時,一部分的病友卻忽略了本身慢性病照護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