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蕁麻疹
-
蕁麻疹、濕疹、汗皰疹、乾癬 常見皮膚病中醫排解有方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90鄭愛蓮醫師強調,在經過這段「過渡期」之後,濕疹症狀會明顯好轉,發出的小水泡也會愈來愈少,排毒回到正常排泄路徑,皮膚病灶經過結痂、脫落和修復,就能恢復正常。然而,門診中也常遇到有患者無法撐過排毒期,先去西醫打針吃藥,待緩解後再來尋求中醫調理,如此一來又得從頭開始。 -
免疫力強較健康? 異常紅腫、疼痛恐免疫系統太強所致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98說到免疫力,大家的第1個反應大多都是要增強免疫力,免疫力越強越不容易生病,其實不然。雖然免疫力確實是保護我們人體的機制,但當它過度反應,反而會傷害自己,形成2大類問題:過敏反應與自體免疫疾病。所以當我們出現打噴嚏、起紅疹或關節疼痛時,別急著當成小毛病處理,這可能是免疫系統在發出警訊。 -
小滿到!養生3原則 中醫師提健脾胃、去濕氣、防中暑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93近日氣溫有感飆升,伴隨著夏季第2個節氣「小滿」到來,悶熱潮濕的天氣常常讓人有氣不舒坦、倦怠之感。中醫師周亞錚指出,小滿時節象徵天地萬物蓬勃生長,氣候逐漸炎熱潮濕,最常受到「暑、濕、熱」的影響,引發身體不適,應掌握中醫養生3原則,包含健脾胃、去濕氣和防中暑,以擺多不適。 -
濕重節氣穀雨到!黃耆、陳皮聯手 利水消腫、調理脾胃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291「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俗諺有云:「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的到來象徵著告別春寒料峭的天氣,氣溫逐步升高,伴隨著雨水的增加,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然而,隨著大氣的濕度及溫度兩相提升,濕邪及熱邪也將交織作亂,若是未能及時遏止,將使病情蔓延至炎炎夏季,因此仍須加以防範。 -
5歲以上幼童及青少年 有這些呼吸道症狀恐黴漿菌肺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18日前一名11歲的許小弟因持續高燒4天且合併有咳嗽症狀而前往地方診所看診,但病情卻持續不見好轉,其後更出現胸悶、活力及食慾下降等情況,遂轉往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就醫。經一系列檢查後診斷為肺炎黴漿菌感染,情況危急,所幸在緊急住院治療1週後平安出院。 -
全台約有20至25萬人受慢性蕁麻疹困擾 誘發因子1次看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7127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反應,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發生。發作時,皮膚表面會突然出現形狀不一、如地圖般的凸起紅疹,類似蚊蟲叮咬後的腫塊,伴隨劇烈搔癢、刺痛或灼熱感,來勢洶洶,令人難以忍受。 -
不只女人愛美!男人也愛面子 專家分享男性保養新觀念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12004不僅女性愛做醫美,現在連男性也愈來愈愛面子,希望外表變年輕、有精神,膚質狀況較好,面對五花八門的醫美療程怎麼選?皮膚科醫師建議搭配微針電波、皮秒雷射等療程,能幫助改善男性在意的痘疤、毛孔粗大和膚色暗沉,達到煥膚效果。 -
短效麻醉劑存致命風險! 臨床施打「牛奶針」不可不慎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855牛奶針的主成分是「丙泊酚」,使用大豆與花生作為賦形劑,呈現乳白色,因此得名。透過靜脈注射後,丙泊酚能讓人快速進入昏睡狀態,並抑制呼吸和心跳,血壓隨之下降,主要用於臨床麻醉和鎮靜。然而,由於丙泊酚代謝迅速,患者通常能夠快速從麻醉中恢復,醒來時感覺較為清醒,不會有昏沉感,也較少出現宿醉、頭暈或噁心等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