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茯苓
-
梅雨季體內代謝失調 溼疹、汗皰疹恐爆發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767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罹患溼疹或汗皰疹的皮膚病患因為本身代謝異常,外溼嚴重時就容易發作,若加上多年生活作息不正常,或是各項飲食不忌口,體內溼氣無法調節,往往容易引發症狀。 -
命理學家韓雨墨皮蛇上身 中醫治療揮別煎熬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6295中醫師羅永欽表示,韓雨墨來到中醫診所治療時,原本長在腋下和左手臂內側、前胸乳房處的帶狀皰疹,已經癒合並可見疤痕,卻持續出現神經抽痛。年事已高的韓雨墨主述因服用強效止痛藥已造成肝腎功能不佳,而選擇一般止痛藥,以半忍耐的方式挨過,病程間約5至6分鐘就抽痛1次,讓他痛不欲生。又因為夜晚必須坐著較為舒緩,睡眠不足神色疲憊,4至5個月就消瘦8公斤,可說飽受病痛折磨,才在西醫治療無效後,轉而求助中醫,最終得以揮別日夜椎心刺骨抽痛的煎熬。 -
腸躁症讓人便秘又腹瀉 中醫:肝鬱脾虛是關鍵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52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趙品諭表示,中醫角度認為這是肝鬱脾虛。中醫講的肝,有能力可以疏理身體的氣、血、津液,現代醫學大概像是神經功能的調控,肝鬱的人往往就是呈現一種身心緊繃的狀態,也容易遭受影響出現各種失調的症狀,譬如失眠、月經不規則;而中醫所謂的脾,能運化水穀精微,現代醫學角度就是腸胃的消化及吸收營養功能,脾虛的人往往就是呈現與消化道有關的不正常的情況。 -
養生以脾胃為先 中醫:依體質選擇食物屬性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330近年來人口逐漸老化,養生保健成為全民運動,中醫師指出,想要活得健康長壽,養生應以脾胃為先,「內傷脾胃,百病由生」,避免暴飲暴食,少吃生冷、烤炸、煙燻及辛辣刺激等食物。 -
中醫認為體內毒素與溼氣 導致各種皮膚病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765罹患皮膚病也許不致於要人命,但搔癢難忍的過程卻很煎熬,甚至抓到嚴重出血、流湯水,更是身心俱疲。尤其如溼疹、乾癬等皮膚疾病,常常容易反覆發作,除了遵照醫囑好好治療,作息維持規律正常,飲食的調養更是維持皮膚病不復發的重要環節。 -
病態性肥胖只能靠手術? 他這樣做減重32公斤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66對於病態性肥胖患者來說,胃繞道、胃縮小等外科手術為主要治療方法,不過,長庚醫療財團法人中醫研究團隊則研發出中醫減重模式,透過補養臟腑陰陽、調理氣血津液,讓身體功能逐漸恢復正常,只要能恢復代謝脂肪功能,就可以健康減重。 -
女人經後調理不馬虎 中醫教妳喝對四物湯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938許多婦女在月經結束後,總會到中藥房抓一帖四物,回家煮成四物雞湯或四物排骨湯補補身體,四物湯也被普遍認為是女人月事後調理補身的中藥方。中醫師鄭愛蓮表示,四物是指當歸、熟地黃、白芍、川芎,也是以補血著稱的中藥材。 -
轉骨方別亂吃 中醫:養成4大習慣不怕長不高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679這一代小朋友幾乎都是3C兒童,視力退化,缺乏運動,容易肥胖,中醫師指出,傳統中醫轉骨方已經不符合青少年的需要,應由中醫師看診後開立處方,找出最適合的中藥,才能調理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