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自閉症
-
逾2成高中生曾有輕生念頭 孩子叛逆恐是心理健康警訊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936「我最近莫名想哭,甚至好想死。」、「孩子越來越少去學校,不願出門,甚至拒學,怎麼辦?」近年來,亞東醫院精神暨心身醫學部門診中,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求助人數逐年增加。憂鬱、焦慮、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退縮、自我傷害,甚至出現自殺念頭,這些問題正悄悄成為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無聲痛楚」。 -
家有特殊需求兒少親子間如何相處? 專家提出4大建議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6515在養育發展遲緩、過動、特殊需求等孩子時,絕大部分家長常不知如何教養,情緒失控時,就嚴厲打罵。衛福部統計,我國113年共有6080起家內受虐兒少案件,其中過動、發展遲緩等特殊需求者占近2成,另外,這類青少年也可能成為施暴者,對長輩作出暴力行為。 -
兒少心理健康大調查結果 兒少憂鬱症、焦慮症問題嚴重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8761青少年憂鬱情況愈來愈嚴重,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21日公布「台兒少心理健康大調查」,結果顯示,憂鬱症、自殘等兒少患者明顯增加,患者已經成為身心科門診診斷類別的第1名,超過自閉症等問題。 -
孩子心理健康出問題 精神科專家談兒童青少年情緒管理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447近年來,國人對精神醫學的了解已大幅增加,尤其在成人個案中,對憂鬱、焦慮、失眠等情緒問題的求醫意願普遍提高。然而,對於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仍需更多努力。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暨婦女身心醫學科主任陳麗淇指出,許多家長往往拖延尋求幫助,直到孩子出現不願上學、家庭衝突加劇等情況,才會考慮就醫。家長在此過程中掙扎,一方面是孩子的症狀不典型,另一方面擔心就醫會帶來標籤,或需服用藥物。此外,現今生活壓力使家長難以抽出時間來思考如何幫助孩子,造成孩子與家長之間的困境。 -
試管嬰兒風險比自然產高? 國健署破除常見迷思助好孕
兩性關係 / 不孕症7647根據內政部戶政司2022 年資料,國內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為31.43 歲,顯示國人結婚與備孕年齡逐漸延後,也越來越多夫妻因此而面臨懷孕困難。而試管嬰兒也漸漸受國人重視,但針對做試管嬰兒,民眾仍存在不少誤解,國健署近日出面澄清,表示做試管嬰兒的副作用風險低。 -
奇美溫暖情緒行為障礙兒童及家庭! 提供專業醫療協助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3164年級阿瑜,因自閉症關係,經常不斷詢問重複的問題,也不會看大人臉色,甚至無緣無故對妹妹動手,造成妹妹大哭且恐懼,讓父親心力交瘁,帶阿瑜至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部長林健禾門診就醫,了解到自閉症兒童的特性,如:感官上過度敏感、對社會情境脈絡辨別匱乏、容易不斷發問以及以不適切方式表達需求等等,經過一連串的努力及治療,壓力得以獲得舒緩,也改善了親子關係。 -
「神經多樣性」造成身心困擾 青少年情緒障需專業協助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217台灣每年約14萬名新生兒,專家估計,約有3500名寶寶因過動症、自閉症、妥瑞氏症等「神經多樣性」困擾,而憂鬱、情緒不穩,必須及早接受治療,專家建議,政府應了解青少年需求,成立相關照護中心,聘請專業心理師,陪同度過人生黑暗期。 -
他不是「壞孩子」! 專家呼籲父母重視神經多樣性議題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8894神經多樣性青少年,像是患有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發展較一般人慢,需要更多的理解與支持。然而,台灣目前對這些孩子的協助仍有不足,許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被「漏接」,無法得到適當的教育與治療,導致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