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腸道
-
坂本龍一公開確診直腸癌 研究證實這樣吃減少罹癌風險
癌症新知 / 腸癌3801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107年大腸癌連續13年位居10大癌症之首,嚴重危及國人健康,研究證實,飲食習慣與大腸癌息息相關,如果多吃魚類與蔬菜,就能減少罹癌風險。 -
長期便秘會引口臭! 拚命刷牙不夠還要做到4習慣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2624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博政表示,中醫認為便血多屬胃中積熱或濕熱蘊結,一般因過食辛辣食物,導致熱積於胃,積熱上擾,會使口腔有口苦或口臭,若積熱向下則會影響腸胃消化吸收,嚴重者損傷腸胃的血管,血液隨大便而出而為便血,或是過度食用高熱量高脂肪的加工食品,導致消化功能失常,濕熱結於腸道,而導致便血。 -
剖腹產腹腔沾黏風險高 術中選對輔助醫材可提早預防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3988呂泓逸醫師補充,也有產婦明明選擇自然產,最後卻因為骨盆腔過小、待產時陣痛過久導致無力,發生產程遲滯現象,最後必須吃「全餐」,在歷經自然產陣痛的煎熬後,仍要挨上一刀剖腹,才能順利產下寶寶,這也是原本預計自然產的產婦最擔心的狀況。 -
男子肛門流膿依賴護墊 克隆氏症併發廔管「坐立難安」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770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林春吉醫師指出,上述患者為克隆氏症患者,已經出現嚴重併發症,才導致肛門附近瘻管生成,讓直腸分泌物及排泄物亂竄、滲漏。林春吉醫師提醒,這種發炎性腸道疾病,侵犯的範圍從口腔到肛門等整個消化道,發炎的深度擴及腸道的整層腸壁,若長期發炎未控制,甚至可能導致周遭器官的侵犯形成瘻管。 -
葉黃素百百種該如何選擇? 藥師破解常見5大NG觀念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401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劑科藥師林威廷表示,葉黃素是一種脂溶性類胡蘿蔔素,本身是一種抗氧化物,它和玉米黃素都是眼睛內視網膜黃斑部的重要成分,可抑制自由基,過濾藍光以減少對眼睛感光細胞的傷害,也可抑制與細胞發炎反應相關的傳遞鏈,減少活性氧化物質的生成,藉此調節免疫系統與發炎反應。但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葉黃素,必須由飲食中攝取。 -
別小看喉嚨發炎疼痛 病程持續好幾天趕緊就醫卡實在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669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耳鼻喉科柯皓允醫師指出,喉嚨是呼吸道、消化道對外的通道,在呼吸、進食的過程中,容易接觸到病毒、細菌等各種病原體,若遭到感染便會出現喉嚨發炎、腫脹、疼痛。其中,感冒是喉嚨痛最常見的原因,以病毒感染為主。過於勞累、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等狀況,都會增加感染的機會。 -
安倍晉三為它2度去職 潰瘍性結腸炎新療法可穩住病情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538聖馬爾定腸胃肝膽科羅清池醫師表示,該名患者病情反覆,尤其當工作忙碌、壓力大時,更會反覆拉肚子,甚至解出血便,也因為頻繁跑廁所嚴重影響工作,為了保住飯碗,不得已只好包尿布上班。所幸,在醫師建議使用生物製劑,病情才漸漸穩定,脫離包大人生活。 -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要小心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045胃腸肝膽科醫師許文峰表示,排便頻率從1天3次到3天1次都是正常的範圍,依照個人的情形而定,有人吃得很少或是腸道蠕動較慢,可能3天才排便1 次,有人排便較順暢,1天可以大便2~3 次,如果大便的形狀、顏色都正常,就代表腸道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