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腸道疾病
-
孩童便秘事出必有因 這3個好發時期爸媽應特別留意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9771名1歲孩童,因先前排便時表情痛苦,且很用力的樣子,排出來的形狀1顆1顆的像羊大便一樣,擦屁股時甚至甚至還有血,讓家長十分擔心,加上近日將近1周無排便,至醫院就醫檢查。收治該案例的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許瑋芸在詢問病史、肛門指診,輔以影像檢查後,確診為兒童排便障礙和便秘,經開立浣腸與口服藥物,並於門診衛教飲食及生活習慣後半年,排便障礙和便秘症狀已改善,且不需再使用軟便藥物。 -
放連環屁是消化太好? 完全相反!5種人尤其注意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98但屁從哪裡來?食物進入口腔時,咀嚼成小顆粒經食道傳送到胃部,胃將食物充分研磨並初步分解蛋白質後送入小腸,食物在小腸被充分消化吸收之後,剩餘的食物殘渣會被送入大腸;大腸適度吸收殘渣所含的水分後,將糞便自肛門排出。而大腸內有許多腸內菌,以食物殘渣為食,會分解殘渣產生氣體,若這些氣體往下自肛門排出,就是放屁了。 -
消暑吃冰反更熱! 精選10招超有感降溫解熱秘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465中醫師賴睿昕提供10招杜絕熱浪威脅的良方,適合全家大小一起做,有效幫助改善暑熱的不適,還具有預防保健的效果。 -
吃飽就想跑廁所? 你可能得了這種病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00國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沈明宏表示,當腦部接收到緊張或壓力等訊息時,神經就會分泌一種傳導物質,刺激到腸壁內的自律神經,一旦自律神經功能長期失調,就可能造成大腸蠕動不正常,形成「大腸激躁症」;其屬於一種功能性疾病,目前醫學上對其病因比較有共識的說法是「腦腸軸向功能。 -
4種減肥常有的表現! 讓你少吃多動反而更胖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615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書怡表示,「少吃多動」一直都是減重最重要的原則,但現實生活中往往因不可抗力之因素,使得減重之路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像是有的人一減少進食量就出現月經不規律、腳軟手抖、心悸等症狀,或是下班後只想癱軟在沙發上,完全無力運動,導致體重直線上升。 -
運動滿身大汗、疲憊才有效? 身體超過負荷有「暗號」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518專家則認為,如果每次運動完的疲憊感會一直持續到隔天甚至更久,那便有可能是運動量超過了體力所能負荷,此時就應該適度減少運動量,等到未來體力隨著運動逐漸增加後,再試著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並小心不要運動過度,以免造成運動傷害。 -
吃低GI食物控血糖! 6錯誤烹調方式恐讓血糖暴衝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329低GI飲食其實是在固定熱量的飲食內,重新組合食物的質與量,因為若只是攝取低GI食物,但總熱量還是偏高的話,一樣會有高血糖的危機。 -
糖尿病減肥最忌做4件事! 先吃肉再喝湯也NG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707 43歲張先生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又因工作長期應酬聚餐,兩年前體重達到130公斤時,眼睛腫脹、視物模糊扭曲,診斷為長期血糖過高,導致視網膜初期病變,若嚴重恐失明。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郭建志醫師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罹患時間長短有關,再加上有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的危險因子,視網膜病變更加惡化,做好適當的體重管理與控制血糖是相輔相成的。 許多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