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腰部
-
對抗「變腫病毒」找回「腰瘦」身材! 6大地雷要避開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3127坊間流傳多種瘦腰、塑身方法,不過皮膚科醫師王朝輝提醒,坊間常聽到的仰臥起坐、塑身衣等運動、塑型方法,有些不但毫無效果,甚至還會傷身,最好先尋求專業醫師建議。 -
頸椎病變走路搖晃像喝醉酒 後位椎弓整形手術重回正常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46經過影像檢查,證實他的頸椎已呈退化病變及多節神經壓迫,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說明後,安排頸椎部分治療,施行「後位椎弓整形手術」,術後隔天患者就感受到手指活動不再僵硬,下床活動步態也漸漸正常,術後1周傷口乾淨就能出院療養了。 -
多囊腎有泡泡腎之稱 遺傳機率有5成發病率高達百分百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6544歲胡先生入伍體檢時,意外發現腎臟長出多顆囊腫,確診為多囊腎遺傳性疾病,而這也解釋為何他的奶奶40多歲就死於腎臟衰竭,當時50多歲的父親就必須洗腎,而他也將面臨終身洗腎的厄運。 -
中年健身男愛愛常腰痛難啟齒 擔心腎虧沒想到竟是結石
兩性關係 / 男人幫36061名42歲男性平時熱愛運動與健身,外型健美讓人稱羨,但自己確有說不出口秘密,約有1年與伴侶親密運動時,總是覺得腰痛使不上力,原以為是運動帶來的痠痛,就醫復健沒獲得改善,突然想到會不會是腎虧,前往泌尿科檢查,才發現輸尿管有個2公分大結石,腎臟已經呈現水腫。 -
3個月沒運動馬上恢復過去運動強度 足底筋膜炎來作怪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850因為擔心增加感染風險,許多慢性疼痛患者在疫情期間不敢回診就醫,復健科醫師發現,不少人宅在家,久坐不動,缺乏運動,雙腳長期處在低活動量狀態,很容易導致足底急慢性發炎,增加跌倒或運動傷害等風險。 -
夏日好發結石! 除了多喝水之外這些方法可以去除結石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697結石痛起來真是會要人命,而且腎結石並非成年人才會罹患,就有案例是僅2歲的幼兒罹患。 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許竣凱表示,他的臨床案例最小病患只有2歲,這位小病患一出生就感染開放性肺結核,因為免疫力未完全發育,肺部出現多處感染,抗生素治療改善肺部及骨頭之後,竟爆發多顆腎結石、腎膿瘍、輸尿管狹窄及輸尿管結石。 抗生素控制感染合併手術排結石另外一位則是70多歲阿嬤,某日突然發高燒, -
疫情居家久坐引來腰椎痛 長時間坐姿不良難怪痛的是你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6199顏子訓醫師表示,脊椎的結構中,前端椎體之間有避震作用的「椎間盤」,後方有上下關節凸,兩兩銜接構成的「小面關節」,兩者都是支撐身體活動的重要部分。若長時間久站、久坐、姿勢不良都很容易導致磨損,造成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或者小面關節退化發炎等狀況發生,兩者常見的症狀都是腰部和下背疼痛,若神經受到壓迫,還可能導致走路無力。 -
打噴嚏腰痠恐椎弓斷裂作祟 游泳選手物理治療贏得金牌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716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亭妤表示,由於同學本身還是運動選手的身分,透過物理治療的專業介入,在一段時間的休息及症狀處理後,其實身體已經沒有感到不舒服。但他的目標是希望之後還能回到賽場上,而且還要預防這個舊傷不要復發,影響到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