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人因為2、3個月較少運動,重新訓練時,在肌力、肌耐力不足的情況下,沒掌握好強度,就造成運動傷害。(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因為擔心增加感染風險,許多慢性疼痛患者在疫情期間不敢回診就醫,復健科醫師發現,不少人宅在家,久坐不動,缺乏運動,雙腳長期處在低活動量狀態,很容易導致足底急慢性發炎,增加跌倒或運動傷害等風險。
聯新國際診所復健科主治醫師吳易澄表示,警戒降級後,門診患者人數確實增加,有些老病人開始回診、復健,有些人則是因為2、3個月較少運動,重新訓練時,在肌力、肌耐力不足的情況下,沒掌握好強度,就造成運動傷害。
吳易澄說,收治過幾名校園田徑選手,在重啟練習後,自我要求較高,希望盡快回到原先的訓練強度,幾天下來大腿異常痠痛,就醫檢查發現是大腿肌群發炎受傷。
職能治療師薛呈翰指出,最近增加不少足底筋膜炎患者,大都是2、3個月沒運動,重回健身房或操場、球場時,恢復高活動量或激烈運動,足底不當受力,就引發足底筋膜炎。
吳易澄建議,休息2、3個月後,肌力一定變差,因此,重新運動時,一定要降低強度,否則容易導致運動傷害,例如,做重訓時肩膀及腰部容易痠痛。打球時,膝蓋及腳踝可能運動傷害。運動前後均需好暖身及舒緩動作,各10至15分鐘,讓身體處於較佳狀態,才能減少意外。
薛呈翰指出,肥胖、久站久走、缺乏運動習慣或自身有高弓足、扁平足等結構異常,均屬於足痛好發族群。除了多注意雙腳的保健與健康,建議選擇具有良好的足弓支撐和減震性能的鞋子,並透過動態的足壓測量,找出可能的潛在問題。
更多NOW健康報導
▸法藍瓷邁入20周年 創辦人陳立恆轉攻生技從「瓷」出發
▸炎夏戴口罩滿臉大爆痘! 雷射結合增生療法撫平豆花臉
延伸閱讀
-
規律運動好處多! 這2類人比常人更可降低心血管風險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1252根據1篇今年3月發布於《Science Daily》的研究指出,運動能夠促進大腦激素,抵消壓力並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罹患憂鬱症或焦慮症患者透過規律運動在心血管健康上所帶來的益處高出1倍。 -
疫情下居家運動夯 網推「這些運動」在家也能雕塑身材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1396疫情之下,居家運動越來越流行,不論是疫情關係民眾對於在外運動有所疑慮,又或是天冷下雨懶得出門運動,許多人開始選擇跟著影片教學在家自主健身。 -
復健科醫師教3撇步挑滑鼠! 避免肩頸痛和肌腱炎上身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93原力復健科診所侯鐘堡醫師表示,其實上班族每天要用鍵盤滑鼠4至8小時,算蠻久的,大家一般都會說每天睡覺躺臥的枕頭很重要,那每天使用的鍵盤滑鼠也很重要,建議民眾應選擇適合自己手部大小的滑鼠,才能避免壓迫到正中神經,引起滑鼠手(腕隧道症候群)。另外,看電腦30分鐘可以站起來走一走,定時提醒自己起來換個姿勢,或是去廁所走一走,對長期久坐的姿勢都會有幫忙。 -
健身房需出示第3劑疫苗 還沒打怎麼辦?QA整理1次看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676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從今(22)日開始,進入健身房需要出示接種3劑疫苗的證明。指揮中心解釋,因接種疫苗後可不戴口罩運動,且健身房屬於可接觸大量不特定人士的場域,因此提出限制。但細節為何,如何提出證明?對此主管機關教育部體育署製作QA,詳細說明其規定。 -
侯友宜證實2歲確診重症男童今晨病逝 雙和醫院發聲明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95雙和醫院發表聲明指出,該2歲男童於4月14日送至本院急診,到院時意識不清、高燒且生命徵象不穩定,院方當下執行緊急插管,隨即送至負壓加護病房進行搶救。當時多項檢驗報告指標呈現異常,包括肝臟功能嚴重異常、全血球數量低下,腦幹呈現瀰漫性水腫,病程快速且症狀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