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腫瘤科
-
高齡者患骨鬆機率達14%! AI預測結合照護打造新防線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5438根據統計,65歲以上長者中約每7人就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約14.3%的機率。骨鬆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卻可能因輕微跌倒導致髖部或脊椎骨折,不僅嚴重影響長者的行動力與自理能力,更可能增加臥床、感染及早逝的風險。為協助民眾及早發現、積極治療,亞東醫院結合AI科技與跨科照護團隊,打造個人化骨鬆治療流程,協助患者精準診斷、即時介入,搭配健保擴大給付政策,幫助高齡患者逆轉骨質流失、提升骨密度,重拾行動力。 -
漸進性的血液癌症! 掌握多發性骨髓瘤4大症狀早治療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972579歲李先生,雖然年紀已長依然老當益壯,負責搬運瓦斯空瓶。近日因嚴重的下背疼痛至神經外科門診就診,檢查發現多節脊椎壓迫性骨折,醫師建議手術處理。不料,手術前抽血檢查意外發現腎功能差、貧血、高血鈣等問題,照會血液腫瘤科醫師後,經骨髓檢查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 -
「病人自主權利法」推動難 修法公聽會討論ACP、AD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141「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6年,但預立醫囑簽署率僅0.45%,10萬人簽署,反應遠不如預期。衛福部政務次長林靜儀今天受訪表示,這是一個複雜嚴肅的議題,希望民眾都能了解預立醫療的重要性,若願意簽署,衛福部將讓過程更為順利。 -
攝護腺癌荷爾蒙治療失效別放棄 精準治療新觀念助延命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13026新型精準放射性標靶治療在歐美已有多年的臨床應用經驗,國內亦逐步導入此療法,但僅限具備專業設備與輻射安全設施的醫學中心執行。童綜合醫院便是少數能實際執行攝護腺癌精準放射標靶治療的醫院之一,提供患者更多治療選擇。 -
胰臟癌早期難診斷! 台大「助胰見」AI系統及早揪病灶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6218常規CT影像篩檢具有一定侷限性,難以發現位於腹腔深處的胰臟癌,台大醫院開發出全球首套人工智慧胰臟癌輔助診斷系統「助胰見(PANCREASaver)」,對早期(<2cm)胰臟癌具有80%檢出敏感度,整體準確率更可突破90%,而診斷過程只需2分鐘。 -
6旬翁肝癌轉移壓迫頸椎險癱瘓 醫:癌友務必定期追蹤
癌症新知 / 肝癌1153657歲的麻糬伯曾罹患肝癌,在接受了拴塞治療後效果頗佳,但術後疏於回診追蹤,直到感覺四肢無力,甚至癱瘓無法行走,有如被「定格」後才再次就醫檢查。檢查後赫然發現癌細胞已擴散至頸椎,肝腫瘤體積竟有如排球般大!所幸在進行了脊椎減壓手術,並透過3合1療法成功恢復行動力。醫師呼籲,癌症患者在術後務必定期回診追蹤,切勿疏忽,才能真正打贏抗癌戰役。 -
乳癌初期難發現! 醫曝6大風險因子和及早篩檢重要性
癌症新知 / 乳癌10122乳癌在台灣一直是女性罹癌率最高的癌症,發生率逐年上升,根據國民健康署113年12月公布的資料,更是僅次於大腸癌發生率的癌症。雖然乳癌早期手術的5年存活率可以高達99%以上,但若病情進展至晚期,5年存活率將只剩下40%,若是三陰性乳癌的患者,存活率更可能低至10%。過往,多數病人在疾病進展至第4期時,接受過各線治療後,僅剩下傳統化學治療,效果有限。現在乳癌新藥2月納入健保給付,能有效提升乳癌HER2受體弱陽性晚期病患的治療成效。 -
乳癌治療不再「操灰搭」! 乳癌SBRT療程減低副作用
癌症新知 / 乳癌8206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為我國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發病高峰集中在45至69歲間。每年約有逾萬名婦女確診,並有超過2,000人因病離世,相當於每日約31人確診、6人不幸病逝。面對高發病率與致死率,如何提升乳癌治療效果、減少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已成為當前醫療發展的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