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腫瘤標記
-
北醫舉辦首屆生醫新創論壇!校友揭防堵新興病毒方法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2652台北醫學大學校友總會日前舉辦第1屆校友生醫新創論壇,邀請來自生醫領域新創校友分享學研創業經驗,論壇除了聚焦近年生醫產業熱門領域,包括AI智慧醫療、精準醫療、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等最新進展與現況,同時解析如何讓研究與市場需求結合,從實驗室走向新創公司。 -
從大便7種形狀觀察身體健康! 加上1種情況恐罹大腸癌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298目前政府所提供的腸癌篩檢—糞便潛血,僅供50歲以上者每2年1次。肝膽腸胃科權威、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醫師強調,糞便潛血篩檢其實僅是抽入場券的概念,並非診斷,對於腸癌的預防篩檢仍不足;此外,目前政府僅能提供50歲以上者篩檢,對於腸癌年輕化趨勢難以有效遏止,更需積極主動、提早開始定期篩檢。 -
腰圍變粗多了泳圈脹氣無食慾 檢查發現竟是卵巢癌上身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3426近期她經長輩介紹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安排非侵入式高階影像健康檢查,超音波發現骨盆腔某處有異常訊號,骨盆腔磁振造影(MRI)影像可清楚看到左側卵巢有1顆大小約7.6公分的腫瘤,後續經臨床專科醫師確診罹患卵巢癌。 -
去年就醫人次減少千萬 重複檢驗反增54萬件這3項最多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51礙於重複檢驗件數及費用逐年增高,以及輕症患者使用高階影像檢查情況過於浮濫,健保署將推動改革,擬針對藥費、檢驗檢查,徵收部分負擔,現行免部分負擔的檢驗檢查,將收取50至200元。 -
女人30歲以後應定期健康檢查 這5大重點項目不可少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6859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列出女性身體5大部位重點檢查項目,提醒所有的女性朋友在30歲開始,除了定期安排一般基礎項目,千萬別漏掉以下項目。 -
卵巢癌出現年輕化趨勢 這些高危險族群應提高警覺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4903巧克力囊腫雖為良性疾病,但同時也是具有潛在惡性風險的腫瘤疾病,加上增長速度快,廖小姐決定接受手術治療,經病理檢驗後竟確認罹患卵巢癌,所幸發現得很早,並無擴散現象及侵犯到鄰近的器官組織。 -
蛋蛋變大又變硬 33歲男檢查發現竟是睪丸癌上身
兩性關係 / 男人幫5096洪峻澤醫師指出,睪丸大小與性功能好壞無關,睪丸變大、變硬要有警覺性,肯定不是好事,小心罹患睪丸癌。睪丸癌早期症狀較不明顯,常見症狀如無痛性的腫大、變硬,有沉重感或合併陰囊積水,男性女乳化的情形。10%的人會因睪丸腫瘤出血或梗塞造成急性疼痛,10%的人會出現遠端轉移的症狀,如背痛、咳嗽、咳血、骨頭痛、下肢浮腫等。個案因警覺性高早期發現,所以治療結果很好,由於左側睪丸仍正常,應不影響生育。 -
畸胎瘤生於頸部多為惡性 醫呼籲及早治療以免奪命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4309蔡青劭醫師表示,畸胎瘤源自胚胎時期的生殖細胞,因於母胎時期就形成腫瘤,故能從中找到不規則狀的毛髮、骨骼或肌肉細胞。然而,約95%至98%的畸胎瘤為良性,存在卵巢或睪丸中,僅少數2%至5%的畸胎瘤生於頸部,且多為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