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腦血管
-
流感季當心肺炎鏈球菌感染 專家:慢性病患致命風險高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012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攜手灣疫苗推動協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及台灣腎臟醫學會共同呼籲19至64歲風險慢性病族群,秋冬流感高峰當心肺炎鏈球菌感染釀重症致死,應立即諮詢醫師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遠離肺炎致命威脅。 -
三高族群快打「左流右新」 有助預防中風、心血管疾病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266疾管署今(29)日表示,適逢世界中風日,研究顯示一旦感染流感或是新冠,都會增加中風及心血管疾病風險。亞東醫院中風中心主任唐志威建議,本身有罹患「三高」的民眾應打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減少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男子左手麻木竟是心肌梗塞併發中風 及時就醫撿回性命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454長安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廖茂芳表示,心肌梗塞發生時,不見得會像電視劇情一樣立刻抱胸倒地,民眾只要感覺到「胸悶、胸痛、喘」,很可能就是身體在發出警訊,千萬不能輕忽,尤其是癮君子、三高患者更要特別注意。 -
8大族群好發腦中風! 生活做到6件事不讓腦中風找上你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10世界中風組織(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 WSO)指出,全球每年有約1,200萬人中風,造成660萬人死亡。在台灣,腦血管疾病長期位於10大死之列,112年奪走1.2萬人生命,平均每42分鐘就有1人死於此病。另根據2022年健保統計,腦血管疾病的醫療費用高達200億,排名第7,也對病患及照顧者造成沉重負擔。 -
心房顫動病人易中風 專家:及早治療評估可降低發生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28振興醫院中風中心主任兼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賴昱樺表示,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在台灣每6位中風患者中,就有1位合併有心房顫動,一旦發生心房顫動,腦中風的機率會增加5倍,且併發腦中風時,1個月內死亡率為25%、1年內死亡率高達50%。 -
睡著不等於睡得好! 醫:改善血液循環助緩解焦慮失眠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5325焦慮、失眠是現代人常見文明病,失眠原因包括內在與外在因素,焦慮與失眠常會互相影響,很多人以為睡的時間夠多就是睡好。醫師表示,睡醒後仍感覺不舒爽、疲累,就是1種失眠表現;另外,年長者大腦或身體退化、有慢性疾病、血液循環差,也都與焦慮、失眠有正相關。 -
48歲婦人忘關爐火確診失智症! 醫籲及早警覺延緩惡化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37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黃怡臻醫師提醒,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和健康意識提高,越來越多家庭開始關注早期症狀,並帶疑似失智症的親屬就醫。黃醫師補充,年輕人也有機會罹患失智症,部分年輕人因家族遺傳、腦血管疾病或頭部外傷而罹患失智症,無論年齡大小,早期發現與治療是控制病情的關鍵。 -
老人憂鬱易失智? 醫師教你分辨關鍵差異及早發現預防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414根據1份2024年6 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JAMA NetworkOpen)》的研究指出,憂鬱症狀與老年人之後的記憶力衰退狀況有高度雙向關聯。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台灣年長者的自殺率一直是所有年齡層最高,主要是高齡者就醫率不高,缺乏病識感,容易與失智症混淆,研究中提到監測記憶變化,將有助於辨識及預防憂鬱與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