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脾
-
小滿到!養生3原則 中醫師提健脾胃、去濕氣、防中暑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857近日氣溫有感飆升,伴隨著夏季第2個節氣「小滿」到來,悶熱潮濕的天氣常常讓人有氣不舒坦、倦怠之感。中醫師周亞錚指出,小滿時節象徵天地萬物蓬勃生長,氣候逐漸炎熱潮濕,最常受到「暑、濕、熱」的影響,引發身體不適,應掌握中醫養生3原則,包含健脾胃、去濕氣和防中暑,以擺多不適。 -
夏天吃西瓜消暑氣!中醫提醒西瓜甘寒 吃西瓜要看時間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6583步入夏季,氣溫炎熱,西瓜成為最受歡迎的當季水果,但台語俚語「暗頭仔吃西瓜,半暝仔反症!」,警告民眾不要在晚上吃西瓜,這是真的嗎?中醫師陳潮宗表示,西瓜屬於涼性食物,腸胃功能較差的人確實不宜在晚間吃瓜,建議餐後立即食用,幫助消化,補充水分。 -
惱人腸躁症!自律神經失調引發胃腸失衡 中醫辨證論治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41門診經常遇到忙碌的工作者一到關鍵時刻就胃痛、背痛、四肢無力、急著跑廁所,但真的去廁所解決以後又沒辦法順利緩解症狀。每當關鍵時刻這些困擾的症狀出現時,是不是你的注意力就開始下降了?腸胃問題莫名成為工作上的拖油瓶。中醫師周大翔表示,臨床診斷通常將此情況歸類為「大腸激躁症」,又簡稱「腸躁症」,成因常來自現代人因為情緒因素及壓力影響引起自律神經失調,進而導致腸胃機能失衡所致。 -
罕病小腦萎縮症又稱企鵝家族 及早發現中醫治療有希望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201張賜興醫師說明,小腦萎縮症的成因可分為先天與後天,先天因素與遺傳基因有關;後天因素像是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生化酶缺乏、DNA修復異常以及營養不良,另外,還有疫苗注射副作用、開刀或車禍失血過度,抑或是氣血太過衰弱,低血壓、眩暈,都可能引起小腦萎縮的症狀。 -
腰痠背痛、變矮都是骨質疏鬆徵兆 4方法守護骨骼健康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07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人會開始感覺到腰痠背痛,身高變矮,甚至輕輕一摔就骨折,這些都可能是骨質疏鬆的警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邱淑娟指出,骨質疏鬆是1種骨頭變得脆弱、容易斷裂的慢性疾病,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往往等到骨折才發現,影響日常生活與行動能力。因此,提高警覺、及早發現就顯得相當重要。 -
女性寵愛自己從正視自身健康做起 更年期女性尤其關注
兩性關係 / 更年障礙6545在治療調理更年期經期方面,鄭愛蓮醫師分享,1名48歲女性長期愛喝冰飲,導致體質偏寒,經醫院檢查子宮肌瘤達7公分,月經動輒10幾天且量多。患者原本每日服用止血藥仍難控制出血,透過每週回診服用水煎藥、調理脾腎氣血,半年後月經天數明顯縮短至5天內,量也趨於正常,雖仍有血塊,但整體狀況已大幅改善。 -
坐好月子很重要! 中醫師解析產後4階段調養加速復原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6520懷孕時女性的身體變化劇烈,生產後會逐漸恢復原本的狀態,因懷孕長大的子宮會變回原本的大小,這個過程大約需要6至8週,臨床上稱作「產褥期」,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調養的重點在使惡露順利排出及子宮復舊,而泌乳與其他臟腑的調養也必須兼顧,一般常說的「坐月子」就是指這個恢復過程。 -
夏天養生應護心少動怒! 紅色、酸味食物有助安神收汗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241根據最新統計,國人死於心血管病人數已超越癌症死亡人數,《黃帝內經》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預防勝於治療,應把握立夏養心好時機。2025年5月5日是立夏的日子,立夏開始,晝長夜短,氣溫升高,容易使人心浮氣躁,《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到夏季養生應要「使志無怒」,不輕易動怒,盡量維持心情平和舒暢,以避免心火過於旺盛傷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