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脊椎手術
-
脊椎微創手術再進化!傷口小更安全 醫曝3種族群適用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508563歲林先生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與高血脂,曾於2024年因急性心肌梗塞接受心導管介入治療。早在2021年,林先生就因腰椎問題接受腰椎第2節至第5節脊椎融合手術並植入金屬桿與骨釘固定。近期因急性下背痛與右腿劇烈疼痛至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志偉教授門診求診,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腰椎第五節至薦椎第一節(L5-S1)椎間盤嚴重突出(HIVD)壓迫神經,導致症狀惡化。 -
肥胖、負重恐傷脊椎引發「神經根疼痛」 醫揭治療趨勢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89至於微創手術方面,目前「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可改善多數脊椎問題,清除壓迫神經病灶、矯正滑脫及增加脊椎穩定度。臨床常見的一般脊椎退化或椎間盤突出、脊椎骨刺、椎管狹窄、脊椎不穩定、脊椎滑脫以致需要融合打骨釘等手術,都能以微創內視鏡手術完成。 -
術前注射止痛劑阻斷痠痛訊號 斷開疼痛記憶降術後痛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3491名年逾7旬的長者腰腿痠痛、腳麻長達10年之久,痛到坐立難安、如廁卡關,就醫檢查後發現是腰椎滑脫壓迫神經導致劇痛,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考量到長期疼痛會在患者大腦留下記憶,影響復原進度,醫療團隊為其打造「個人化多模式微創腰椎痠痛控制策略」,術前先注射止痛劑斷開疼痛記憶,再執行精準的微創手術,患者術後翌日即能自行下床行走,3個月後行動能力恢復如常,開心重拾含飴弄孫之樂。 -
手指麻痛如「溫水煮青蛙」別大意 恐頸椎骨刺壓迫神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811宜蘭一名70歲婦人月前感到右手指、手臂麻痛,原不以為意,沒想到短短幾週內麻痛感延伸至雙手,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頸椎生骨刺。羅東博愛醫院脊椎微創中心黃安平醫師提醒,頸椎骨刺壓迫神經初期症狀不明顯,麻痛無力感以漸進式出現,如「溫水煮青蛙」,但一旦發生突如其來的撞擊,極有可能造成神經損傷,重則癱瘓,不可不慎! -
脊椎融合手術微創再升級! 3D導航適用這類複雜病情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4021位67歲的李先生3年前因脊椎狹窄曾接受傳統手術治療,因術後傷口大且疼痛,復原期長,因而蒙上陰影。不料日前舊疾復發,轉赴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就醫,神經外科團隊採用新型精準3D導航微創脊椎融合手術,傷口不到3公分且術後翌日即可下床。醫師表示,病人因過去曾接受脊椎手術,原有解剖結構改變,透過3D導航技術可提高手術安全,此項技術亦適用於肥胖、骨質疏鬆及腫瘤等複雜病情。 -
面對脊椎手術感到害怕? 醫:微創手術精準且不傷組織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995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宇聖表示,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是當前最先進的手術技術之一,成為眾多脊椎問題的理想解決方案,也可以翻轉民眾對脊椎手術的印象。 -
婦人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腰痛腳麻 PELD微創手術解救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241宜蘭一名陳姓婦人因長年照顧臥床病夫,傷及脊椎,動過多次手術仍飽受下背痛之苦。考量婦人年事高、脊椎病史多,羅東博愛醫院脊椎微創中心運用「PELD經皮內視鏡腰椎間盤切除術」,開兩孔將壓迫到神經的突出椎間盤切除,手術具備傷口小且能保護神經的特點,有效緩解疼痛。 -
微創手術對病人比較好? 醫師剖析微創手術優勢及限制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854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臨床上推出各式微創手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陸逸民表示,診間很常碰到病患或家屬詢問,「醫師這手術可以微創嗎?」或「我的手術一定要微創嗎?」微創手術是現今醫療發展不可避免的趨勢,對於病人來說,不僅是傷口較小,對周遭軟組織(包含肌肉、血管、神經等)的破壞也少,能讓治療達到更安全、失血量少、恢復更快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