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胎位不正
-
不讓子宮肌瘤毀胎兒健康 育齡婦女孕前應檢查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537一名33歲的婦女滿心歡喜期待新生命到來,懷孕後經超音波發現,胎兒居然有一個壞鄰居「子宮肌瘤」,在懷孕16週時,突然腹痛緊急送醫,最後確診為子宮肌瘤扭轉重症所引起的下腹痛,引發腹膜炎。為保住胎兒,決定使用達文西機器手臂切除肌瘤,順利足月產子。 -
胎位不正怎麼辦? 早期糾正預防難產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641胎位不正是每個孕媽咪最怕遇到的事,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婦產科主治醫師陳奐樺表示,懷孕後期,胎兒會在子宮內翻轉,如果產前沒有恢復正常胎位,就會增加分娩的風險。胎位不正該怎麼辦?胎位又分為哪幾種? -
公婆阻止媳婦剖腹產 醫師:台灣早期悲劇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475有一句俗諺:「生得過雞酒香,生不過四塊板」,道盡台灣早期社會產婦的心聲。婦產科教授李茂盛表示,曾經收治過胎兒頭部太大,無法順產的產婦,人已經痛到尖叫、失去理智,甚至在床上打滾,但公婆卻反對花錢剖腹產。 -
高齡婦女拚龍子 子宮肌瘤來攪局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056台南市立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宗仁表示,他的們診最近有一位38歲的婦女來看診,表示想要再龍年懷個龍寶寶,但是已經嘗試數個月,都沒有成功;經過婦科超音波檢查後發現,這位婦女的子宮有2顆各約4公分的肌瘤;而另一位39歲的婦女第一次懷孕,目前妊娠8週,在第一次產檢的時候,透過超音波檢查,也同樣發現子宮裡有一顆大約8公分的肌瘤。 -
經血量多 認識子宮肌瘤與子宮肌腺瘤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2699什麼是子宮肌瘤?就是子宮部份肌肉細胞受到雌激素刺激下,過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腫瘤,好發於女性骨盆腔內,常發生在35歲以上婦女的身上,發生率約20%至30%。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醫師郭安妮表示,罹患子宮肌瘤初期並無明顯症狀,並不會感到疼痛;但是,出現明顯症狀則包括月經的經血量大且持續時間較長,以及發生急性疼痛情況則包括肌瘤扭轉、梗塞、肌瘤變性。當肌瘤壓迫到子宮周圍組織如膀胱、直腸等器官,或與子宮肌瘤黏連時,會引起經痛、頻尿、便秘、脹氣和腰酸背痛等症狀。
-
懷孕期的子宮肌瘤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279子宮肌瘤是子宮的平滑肌局部增生所造成。懷孕時期因為荷爾蒙的急遽上升,往往使原本的子宮肌瘤變大,尤其在懷孕的前半期,但也有一部分的肌瘤在懷孕期並無明顯的變化,甚至有些大顆的肌瘤在孕期後期會有變小的情形。根據統計,懷孕時期發現有子宮肌瘤的孕婦約佔3-13%,大部分都無明顯的症狀,但其中約有一成的孕婦會有明顯的症狀,包括下腹疼痛、壓迫感、骨盆腔不適等等,這些症狀在適當的休息與藥物治療後大都可以獲得改善。然而,子宮肌瘤對懷孕的影響還有可能造成孕期的一些併發症,包含懷孕早期的流產,懷孕中後期的早產、羊膜早期破水、胎盤剝離、前置胎盤、胎兒胎位不正、阻擋產道而需剖腹產,產中或產後影響子宮收縮而增加大出血的機會,影響不可謂之不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