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聽力損傷
-
做過聽力篩檢長大發現還是有問題? 基因檢測1次全知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264最首要的是國家提供的篩檢項目,包含代謝篩檢與聽力篩檢。目前的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有21個項目,這些代謝疾病若未能及時治療,可能造成損害,導致永久性後遺症。 -
女性罹患骨質疏鬆比想像中更危險! 可能增加聽損風險
兩性關係 / 女人幫3431大多數的女性可能沒有意識到骨質疏鬆和聽力之間的相關性,但1項新的研究發現,骨質疏鬆症可能會增加聽力喪失的風險,但通常用於治療骨骼疏鬆的藥物,並不能挽救聽力喪失,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老年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 Society)上。 -
感冒耳朵抽痛是中耳炎? 符合3點就中鏢!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554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杜戎玨說明,中耳炎顧名思義是中耳腔發炎,大部分為細菌感染造成,通常在感冒一段時間之後,喉嚨裡的細菌會經由連接中耳腔和咽喉的耳咽管跑到中耳,導致中耳腔發炎,最常見的病菌為肺炎鏈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及卡他莫拉菌等;在小朋友較容易感冒的秋冬季節,也較好發中耳炎。 -
疫情影響經濟無薪假人口破2萬 壓力型耳鳴患者激增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95耳鳴初期發作聲音不大、時間也不長,因此一般人會覺得不太嚴重,症狀輕者只要多休息則可不藥而癒,但時間一久雜音會逐漸大聲,發作時間也變長,有的24小時不停止,更甚者聲音變大或有尖叫聲,更人感到痛苦而難以忍受,若至此時才看就醫,治療難度也會增加,治療成果也難以達到病人期待,以為無法治療,其實只要耐心服藥治療半年,嚴重者可能須花費更多時間才能逐漸改善,病人與醫師必須有耐心共同合作來治療頑固的耳鳴症。 -
打靶訓練引發聲響外傷 阿兵哥耳鳴揮之不去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6698大部分當過兵的人都參與過實彈射擊的訓練。如雷貫耳的槍聲往往在射擊結束後會伴隨短暫的耳鳴及重聽。雖然大部分人會慢慢恢復,但少部分人耳鳴揮之不去,甚至越來越大聲,很可能是長時間高分貝音量,對耳朵造成傷害而引發重聽,為避免病症變嚴重,耳鳴聲變大及聽力減弱,應把握黃金時間趕緊就醫,以避免成為慢性疾病,長年耳 -
老人聽力退化放別棄 北榮研發APP改善聽辨能力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49060多歲洪姓阿嬤患有重大聽力損傷,申請助聽器,回診時,認為效果不好,經醫師詳細詢問使用狀況,才發現她平時沒有配戴助聽器的習慣,與人講話之前才拿出來戴,以致遲遲無法適應。在醫師建議下,天天使用,並配合聽能訓練APP,有效改善聽辨能力,與孫子溝通時,不再「鴨子聽雷」,有聽沒有懂。 -
年輕人耳鳴 老年缺血性腦中風機率高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006耳鳴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發生耳鳴症狀更應提高警覺!國內一項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從2000年到2010年,追蹤年齡介於20至45歲的男女,分析發現有耳鳴的人罹患缺血性腦中風的機率,是沒有耳鳴的1.66倍。其中20至30歲的耳鳴患者,未來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機率約為一般人的4倍;30至40歲耳鳴者 -
耳中風恐失聰 山元式新頭針為聽力找「聲」機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083收治這名施姓患者的醫心堂中醫診所院長高資承醫師表示,突發性耳聾是耳鼻喉科的急症,有耳中風之稱。其定義為72小時之內,出現連續3個頻率大於30分貝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而耳中風的發生率在台灣約為十萬分之五到二十,發病年齡大多介於40歲到60歲間,且多發生於單耳,鮮少有雙耳同時發生的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