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耳道
-
感冒耳朵抽痛是中耳炎? 符合3點就中鏢!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557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杜戎玨說明,中耳炎顧名思義是中耳腔發炎,大部分為細菌感染造成,通常在感冒一段時間之後,喉嚨裡的細菌會經由連接中耳腔和咽喉的耳咽管跑到中耳,導致中耳腔發炎,最常見的病菌為肺炎鏈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及卡他莫拉菌等;在小朋友較容易感冒的秋冬季節,也較好發中耳炎。 -
女教師極端飲食瘦身竟引來耳鳴 醫:減肥壓力大導致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6012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說,耳鳴的成因百百種,並非一般民眾認知中,只會因為年老耳部功能退化才引起。成因可以簡單區分為2大類:自覺性耳鳴與他覺性耳鳴。前者僅有患者自己聽得到耳鳴的聲響,也是大多數耳鳴患者的類型,如:外耳道炎、梅尼爾氏症、耳硬化症、自律神經失調等都是可能的原因;後者多半與「生命活動」相關,如因血管性疾病所造成的脈動性耳鳴。 -
重聽不改善恐失去語言能力 但挑錯助聽器比不戴還慘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590黃韻誠醫師指出,台灣65歲以上年長者,每10位就有1到4位有聽力受損情形。而當人體無法由聽覺接收聲音或理解聲音內容,影響社交與溝通時就是聽力障礙。一般而言,可聽到25以內分貝者屬正常聽力範圍,此範圍外可分成25至40分貝的輕度聽力障礙、40至55分貝的中度聽力障礙、55至70分貝的中重度聽力障礙、70至90分貝的重度聽力障礙、90分貝以上則為極重度聽力障礙。 -
天熱潮溼耳機不離身 下場除了香港耳還可能聽力受損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672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蔡易錚表示,部分民眾可能會疏忽耳機清潔,當觸摸耳機時,不論耳掛式或入耳式,都可能摸到一層油垢,或是能直接看到耳垢,如果未清潔乾淨,多少都會有病菌滋生,增加耳機跟耳朵接觸就有可能感染,假使發現耳機上很多耳垢,加上不自覺就想要一直清潔挖耳朵,有可能因此引起傷口。 -
新冠肺炎恐進入第2波疫情 百貨櫃姐焦慮誘發耳鳴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18李宏信表示,許多民眾以為耳鳴是老年人的專利,其實不然,上述個案年紀僅40歲,發病原因推估與壓力、緊張、焦慮等情緒有關。患者在就醫時,自述因工作需要與客人近距離接觸,雖然全程都有配戴口罩,但經常對著疫情新聞緊盯不放,約3周前開始出現了嚴重的耳鳴狀況,才緊急就醫治療。 -
長期用棉花棒掏耳朵 這習慣恐引發感染甚至耳膜破裂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534王文弘指出,耳膜又稱為耳鏡,是聽覺傳導的門戶,常因感染發炎、外傷而破損,若傷口沒有癒合又反覆的發炎,就會使中耳的聽小骨腐蝕及內耳的器官提早退化,產生聽不清楚、耳鳴或眩暈。 -
耳鳴不就醫亂吃保健品 可能無法改善反而加重病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813耳鳴成因眾多,除了聽覺通路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如外耳道堵塞、游泳嗆水或擤鼻涕不當導致的中耳炎、內耳損傷、聽覺神經受損和病毒感染等「耳源性成因」;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過勞、緊張、抑鬱、焦慮、用腦過度和抽菸酗酒等「非耳源性原因」皆可能導致耳鳴。 -
額溫槍測量體溫誤差偏高 醫生解析關鍵問題點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982高雄榮民總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薛光傑表示,面對大量人群時,額溫槍好處就是可以在不用接觸下,快速測量體溫,但額頭溫度很容易受到環境影響,讓測量數字不精準,例如在太陽底下曬一下,就可能被誤判成發燒,或在額頭擦一下酒精,額頭表層溫度也會立即降低,不能排除量測額溫有誤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