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組織液
-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新選擇 研究:新1代口服藥2周止癢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5305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不低,全球兒童盛行率約1到2成,成年後仍有2%到3%症狀依舊,持續搔癢,忍不住抓破皮膚,就流出組織液,我健保資料庫顯示,成人病患約10幾萬人,中重度患者約近2萬人。 -
媽祖繞境腳起水泡該不該刺破? 皮膚科醫師建議這樣做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597台灣宗教盛事大甲媽祖繞境,已如火如荼展開,今(13)日在新港奉天宮舉行祝壽大典,接著開始回程,信眾希望祈求著國泰民安,戴著口罩跟著隊伍一步一步跟隨媽祖前進;長時間與距離不斷行走,雙腳很容易因摩擦出現水泡,如果破裂處理不當,有發生細菌感染風險,醫生建議不要勉強繼續應就醫檢查。 -
疫情期間戴口罩竟悶出豆花臉 痘痘貼意外成為熱銷商品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209依照食品藥物管理署法規,痘痘貼屬於一般及整形外科手術類別的「親水性創傷覆蓋材」醫療器材管理,若含有抑菌、藥品等成分,如:六次甲基雙醋酸氯啶(Chlorhexidine)及水楊酸等,則被列為2等級醫療器材,如不含抑菌、藥品等成分,則屬於1等級醫療器材。
-
發熱衣成禦寒熱銷商品 清洗方式錯誤保溫效果大打折扣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86長庚皮膚科醫師黃毓惠指出,最近診間中的發熱衣搔癢個案明顯增加,以中老年人居多,因為怕冷,穿上發熱衣,一走動或是運動,身體冒汗,無法排出溼氣,引發溼疹。 -
異位性皮膚炎是被你吃出來的! 常吃這些食物都上榜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341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過敏感染科約聘主治醫師、親子診所院長陳俊仁指出,約有5-20%的兒童曾出現異位性皮膚炎,其中90%的兒童在5歲前發病,約有7成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父母,也有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症狀,可能是患者基因突變,造成皮膚的結構缺損所致。 -
幼兒皮膚反覆搔癢紅疹脫屑 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在作怪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249中醫師鄭愛蓮表示,根據門診的觀察,手肘內側、大腿內側、鼠蹊部、臉部,特別是嘴唇周圍,都是幼兒異位性皮膚炎常見的發作部位,部分幼兒還合併有鼻子過敏的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鼻塞,甚至氣喘等。 -
糖尿病患者血糖起伏大 原因可能出自胰島素細胞過勞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92943糖尿病治療需要長期規劃,有些患者因為恐懼和迷思,不願使用胰島素,必須經由溝通來扭轉患者對於胰島素錯誤的印象。然而對於長期缺乏胰島素的身體來說,使用胰島素有如久旱逢甘霖,降血糖的效果明顯,呼籲糖友應及早與醫師討論胰島素的使用。 -
異位性皮膚炎該如何照護? 醫師點出生活5大地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6732歲以前的孩童,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身體外側,除了穿尿布的區域以外,常見臉上及頭皮,出現泛紅、乾癢及脫屑等情況,嚴重者還會流出組織液。而2歲之後的孩童好發在關節內側,如:脖子、手肘的前側、手腕、膝蓋後側,皮膚會因苔蘚化變得很粗糙,因而出現色素沉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