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糞口
-
開學季當心手足口病 兒科醫揭症狀、高風險族群及預防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324隨著開學季的到來,各地醫療院所陸續出現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例增加的趨勢。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顯示,手足口病通常是春末夏初和秋季會出現流行高峰,特別容易在托嬰中心、幼兒園等幼童聚集場所快速傳播,雖然手足口病「通常不嚴重」,但在特定情況下仍有重症風險,家長需格外注意。 -
幽門桿菌潛伏恐演變成胃癌 高風險族群應及早檢測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573許多民眾對胃部不適早已習以為常,經常感到脹氣、反胃、胃酸逆流、食慾不振等。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內視鏡室主任徐兆甸醫師表示,這些症狀背後,可能潛藏一隻會致癌的細菌: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
腹痛一定是腸胃炎? 醫師教辨別食物中毒和腸胃炎異同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024台灣是美食天堂,新奇百變的食物應有盡有,若處理不當就容易引發食物中毒或腸胃炎,而食物中毒和腸胃炎雖然表現出類似的症狀,如腹痛、嘔吐和水狀腹瀉,但它們的成因及應對方式有所不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急診科主任洪子堯指出,食物中毒通常由食用了含有有害細菌、病毒或毒素的食物引起。 -
腹瀉就診人數趨緩! 疾管署提醒有5症狀小心諾羅上身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678疾管署今(30)日表示,近期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4月21日至27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12,108人次,較前1週123,309人次下降9%,近2週呈下降趨勢,且低於去年同期;另全國近4週(第14至17週)共接獲189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高於去年同期(67起),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出陽性案件計103起,以檢出諾羅病毒為主(91件,佔88%)。 -
酒精都殺不死!諾羅病毒傳播力強 嘔吐粒子空飄也會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27最近食安事件頻傳,食藥署公布,近9年來食物中毒致病的罪魁禍首就是「諾羅病毒」,年年位居引發腹瀉、腹痛等排行冠軍,大多集中發生在大型餐廳,光是過去3年就有5077人因感染諾羅病毒,引發急性腸胃炎,而緊急就醫。醫師提醒,患者康復後2週內均仍具有傳播能力,常讓人防不勝防。 -
腹瀉頻傳8成染諾羅病毒 疾管署:上週近14萬人掛急診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984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一旦感染諾羅病毒,導致急性腸胃炎,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目前無特效藥,只能症狀治療,例如,給予止痛、止瀉、退燒等藥物,建議患者,充分休息,補充水分、電解質及營養。 -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恐是米麵食保存不當? 專家教你預防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4273寶林茶室食安風暴持續延燒,截至今(29)日,至少造成18人身體不適,其中2人死亡,分別病逝於台北馬偕、新光醫院,另有5人住在加護病房。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昨晚邀集專家學者及照顧個案的醫師開會討論,初步認為是內生性毒素所致,但不排除人為下毒,檢調已介入調查,而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昨日也公布首例死亡個案的解剖相驗結果,發現體內確定含有米酵菌酸,至於為何會於死者體內驗出米酵菌酸,仍有待進一步調查釐清。 -
腸病毒流行期間如何自保? 搞懂腸病毒症狀防範要趁早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8228炎炎夏日的到來,再加上最近適逢疫情降級、口罩解封,正是腸病毒蠢蠢欲動的時節,有些家長一發現小孩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就擔心其罹患腸病毒,便急忙帶他至急診就醫,但其實腸病毒的症狀與腸胃並沒有關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急診科主治醫師陳宥騰將帶大家認識腸病毒的傳染途徑、常見症狀、治療與預防方法,以保護自己與家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