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糞便潛血
-
代謝症候群患者 大腸瘜肉風險高
癌症新知 / 腸癌3717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陳柏潤醫師表示,代謝症候群是不分年齡層,發生大腸腺瘤(瘜肉)的重要危險因子,其中以高三酸甘油酯症為最顯著的影響因素。台大醫院的研究也曾指出,40至49歲,抽菸並有代謝症候群的男性,發生大腸腺瘤的機率較高。 -
北市老人健檢3月開跑 特殊族群優先取號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611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鼓勵臺北市特殊族群長者使用老人健檢服務,自106年2月20日(一)早上7時起,至2月23日(四)晚上7時止,專為特殊族群長者提前開放網路取號服務。 -
別再逃避!家族有腸癌病史 記得做大腸鏡檢查
癌症新知 / 腸癌4416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根據國健署統計,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人數逐年增加,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包含:有家族或遺傳性因素(如家族性大腸息肉症等);有腺瘤型息肉病史;一等親(父母及兄弟姊妹)中患有大腸癌或進階型腺瘤;曾罹患慢性發炎性大腸疾病;常攝取紅肉或脂肪,平時活動量低,肥胖,有吸菸或喝酒習慣者;風險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
糞便無潛血竟罹癌 高危險群大腸鏡追蹤不可少
癌症新知 / 腸癌3654澄清醫院柏忕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羅鴻源表示,目前大腸直腸癌篩檢以糞便潛血為主,缺點為如屬潛血反應陽性,可能是上消化道、發炎或痔瘡造成的出血而被混淆。 -
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 中西醫合併抗癌成顯學
癌症新知 / 腸癌4292大腸癌患者普遍為多食蛋白質、高脂肪、高膽固醇、低纖維且缺少運動。大腸癌初期少有症狀,當患者感到腸道阻塞、便秘或出血時,多已是末期。人生中醫診所院長楊永榮博士表示,當便血或大便中帶有黏液、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大便變細、總有便意、腹痛、腹脹、體重減輕、胃口變差、貧血或長期痔瘡出血不止,尤其是便血中帶有黏液時,應立即請醫師作進一步檢查。 -
中秋烤肉健康吃 彩虹蔬果取代紅肉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87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大腸癌的發生與現代人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國人愛吃燒烤與紅肉、缺乏運動、肥胖,是大腸癌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 -
男子貧血暈眩就醫 竟確診為大腸癌第三期
癌症新知 / 腸癌4091陳莊偉醫師說明,大腸癌主要成因與年齡及飲食、生活習慣有關。年齡50歲以上、動物性脂肪攝取過量、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家族有大腸癌病史者,都是高危險群,且近年來已有年輕化趨勢。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藉由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 -
大腸瘜肉都會癌化? 定期檢查腸保健康
癌症新知 / 腸癌67近年來台灣食安問題嚴重,國人飲食習慣改變,目前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已經超過韓國,成為全球第一。依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推估全台大約80萬人有大腸瘜肉,若無及早發現,恐有大腸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