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神經部
-
巴金森整合照護計畫獲獎! 創新醫療助病患重拾新生活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365新竹臺大分院神經部的「巴金森整合照護計畫」,以其卓越的創新技術與全面性的病人服務,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的肯定。此獎項彰顯了該計畫在巴金森疾病診治領域的卓越成就,並再次證明了新竹臺大分院在醫療領域中的領導地位。巴金森氏症是一種進行性神經退化疾病,對病人的日常生活及家庭造成深遠影響。新竹臺大分院神經部副主任陳凱翔醫師指出,巴金森症的治療與照護需要多方面的協同合作和創新技術。為此,神經部推出了「巴金森整合照護計畫」,將最新的醫療技術與智慧醫療相結合,為病人提供全面的疾病管理服務。 -
工程師從馬桶跌下青蛙趴地! 確診SMA治療1年超勵志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7327現年55歲王程麒是1名認真努力的工程師,曾經負責政府大型專案,且申請到上億元研發經費,雖在3歲前呈現步態不穩容易跌倒,運動功能較同儕落後的情形,直到41歲才確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歷經從馬桶跌下來,手腳無力,維持青蛙趴地姿勢長達1小時的窘境,也曾在9年內發生6次重大跌倒骨折,左大腿、左小腿、左肩膀與右腳踝都摔斷過,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
1人中風全家發瘋? 超過6成患者於中風後1個月內失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84中風是造成國人失能的主因,健保中風登錄資料顯示,超過6成患者於中風後1個月內失能,半年內仍失能比率達51.72%,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最新一項調查更發現,僅25%能自行更衣洗澡,多數患者都要由旁人協助,生活難以自理,影響6成照護者工作與收入,正所謂「1人中風,全家發瘋」。 -
SMA病友福音!SMA藥物健保給付再放寬 治療見曙光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263隨著藥物進展,健保從2020年起分階段給付SMA藥物,今年8月健保給付再放寬條件,解除「3歲以下確診」與「上肢運動功能RULM≧15分」兩大限制,全台400多位病友均有機會獲得治療。 -
腦發炎傷視神經!多發性硬化症病友 短短1周視力剩0.1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745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部主任羅榮昇表示,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患者的身體免疫系統會引起相關發炎反應,並展開自我攻擊。每位患者情況差異大,臨床表現會依照攻擊的神經部位而有不同症狀,若病灶發生於視神經可能視力喪失;發生在小腦可能會平衡失調;發生在脊髓則會四肢無力、麻木;發生於大腦會影響認知功能,其他常見症狀還有感覺異常、對冷熱異常敏感、疲倦、運動失常等等情況。 -
已故人權律師陳俊翰為SMA病友發聲 盼罕病享醫療權益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7550有別於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博士21歲所罹患的「漸凍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已故台灣「人權律師」陳俊翰,1歲時被確診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這是一種因運動神經元退化,導致肌肉無力及萎縮的隱性遺傳性疾病。 -
6旬婦罹巴金森氏症!長期服藥病況卻無感 原因出在這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458巴金森氏症患者用藥需要多注意,新竹臺大分院巴金森治療團隊營養師陳姿羽表示,患者最好在飯前30分鐘或飯後1小時服藥,且避免與高蛋白質食物同時服用,以減少食物對藥物吸收的影響。 -
中醫大附醫研發智憶康 AI輔助1分鐘內評估有無失智症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401881歲的張伯伯原來精明開朗,今年初開始,卻經常忘記他人交代的事情,也不願意與家人交流,且說話邏輯不易理解,經家人陪同前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門診,由神經部主治醫師、人工智慧中心許凱程主任先透過傳統檢查方式,由專業人員進行心理量表測驗、腦部MRI影像等檢查,結果檢查結果發現,張伯伯的心理量表分數低於同齡人平均值,另MRI發現為腦部腦萎縮,後來便運用人工智慧中心研發「智憶康」系統,藉由張伯伯的醫學影像,以其腦部灰質大幅退化以及腦脊髓液增加的異常比例,1分鐘即可預測張伯伯腦部年齡大於實際年齡5歲,推估張伯伯已罹患早期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