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神經學
-
腦動脈瘤有如不定時炸彈 有失眠傾向者更要小心腦出血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31在1項對70000名成年人進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具有失眠遺傳傾向的人,罹患腦動脈瘤的風險較高。所謂的動脈瘤是動脈壁上的一個薄弱點,它會鼓出並充滿血液,在某些情況之下,動脈瘤會破裂並導致出血。 -
睡眠過猶不及都NG! 睡得恰到好處才能降低失智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72共有100名老年人參與這項新研究,他們的認知功能受到平均4.5年的監測,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75歲,接受1項睡眠研究調查,以及高風險阿茲海默症遺傳變異APOE4和腦脊液中阿茲海默症蛋白濃度的測試。 -
對於聽力損失置之不理的後果 恐將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71研究表明, 到了70歲有3分之2的美國成年人已經失去了一些聽力,然而,超過80%的人並沒有尋求治療。根據柳葉刀委員會2020年提出關於失智症預防和護理的報告顯示,與年齡相關的聽力損失,是失智症最大的可改變風險因素,中年聽力損失約占所有失智症病例的8.2%。 -
血壓不知不覺超標好傷身 在家量血壓降低併發症的發生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2938「很多人都覺得沒有不舒服,所以就不想按時服藥控制血壓,」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林柏霖醫師指出,「其實高血壓本來就沒有明顯症狀,但是心臟、腎臟、眼睛等器官都會受損,還會增加腦中風的危險!」 -
攝影記者患腦瘤原僅剩1年壽命 手術成功3個月重返職場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4667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許永信表示,原發性惡性膠質細胞瘤為惡性腦瘤中,最常見也最惡性的腫瘤,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一旦確診,多數病人平均不到1年半的壽命,若選擇放棄治療,恐怕僅剩3個月餘命。 -
失智症非單純老化問題 及早介入治療防止惡化導致失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095「醫生,請你幫我太太做檢查,看看有沒有失智症。」老先生拉著老太太進到診間,一邊嚷嚷,「我最近一直覺得她怪怪的,經常亂講話。」聽完描述、問診完畢後,醫師幫老太太安排檢查,同時也請老先生一起測驗。關渡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柏山醫師表示,「測出來的結果,其實是老先生失智了。」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會退化,可能聽不懂別人的話,但是患者通常沒有病識感、覺得自己很正常,反而覺得是別人在胡言亂語,所以會出現類似狀況。 -
妥瑞症發病期多為5至7歲 幼童這些臨床表現不可輕忽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12758由於每天約發作20次,常發生於吃飯拿餐具、坐車、與人講話或緊張時,突然大吼、大叫,以至於無法唸書,只能休學關在家裡。經醫師評估,接受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大幅改善症狀,已能工作。 -
懷孕期間偏頭痛吃藥無效又怕傷胎兒 神經注射可望改善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438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李怡蓁醫師表示,經過問診及神經學評估之後,幫胡小姐於大枕骨神經處注射局部麻醉藥物及少量類固醇,第2周治療見效後,頭痛次數及嚴重程度都大幅減少,只剩零星的幾次輕微頭痛,進入第3孕期後更是不再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