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神經修復
-
身體出問題是疾病還是失調? 這些失調症狀快補「硒」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11武真武醫師說明,日常保健可透過補充低劑量口服硒,倘若是疾病治療,則需高劑量補充硒營養點滴,須由專業醫師執行,可運用在自體免疫疾病;手術前後的病患術前補足、術後修復;癌症患者、循環失調如顏面神經麻痺患者,除給予神經修復,也需給予硒來調節免疫。 -
中醫照護新策略 中醫針灸提升壯世代中風後行動康復力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770在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之際,「壯世代」健康議題成為社會關注焦點。針對中風後意外傷害風險高漸成為長者健康隱憂的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近日於國際期刊《Heliyon》發表最新大型研究,提出了嶄新的中醫照護策略。該研究題為《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reducing accidental injury risk in stroke patients: A national-scale cohort study》,首次以長達6年以上的全國資料庫追蹤超過十萬名新診斷中風患者,深入探討針灸治療對降低跌倒與車禍等意外傷害的保護效果。 -
神經疼痛別忍!很多病都會神經疼痛 補硒翻轉疼痛人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634其中,硒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近年來備受關注,盧韻如醫師強調,硒元素能清除自由基、保護神經細胞不受傷害,還具有抗發炎功能,可以調節身體免疫反應、減少身體發炎,降低身體疼痛感。並能保護大腦神經,參與細胞代謝,有助於神經的修復和再生,且能穩定整體神經訊號。 -
登山客5米墜落癱瘓 把握脊髓損傷黃金期重返正常生活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94550歲的陳男在登山時不慎墜落,從5米高的邊坡摔下,導致雙腿癱瘓、無法行動,並出現尿失禁症狀。經緊急送往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檢查,確診為第一節腰椎爆裂性骨折,伴隨嚴重神經壓迫與馬尾症候群,神經功能受損情況極為嚴重。經神經外科團隊緊急手術處理及後續密集復健訓練,陳男在三周後順利出院,不僅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更已能獨立行走,重返正常生活。 -
低溫來襲手腳冷吱吱!小心是腦中風警訊 醫曝危險因子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5860還有2位民眾分別是40歲和60多歲,罹患耳中風,導致聽力下降,經建議服用循利寧,幫助神經修復、末梢循環暢通,也對聽力改善有幫助。除此之外,游純宜藥師呼籲,若有中風家族病史應特別留意,她分享曾遇過1位20多歲年輕人收縮壓一量超過190mmHg以上,因為沒感覺而不自知,經過衛教宣導可能是引發中風的不定時炸彈,才有所警覺。 -
10秒診斷神經退化疾病!AI步態分析 醫療領域3大潛力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7615只需走上幾步路,透過AI(人工智慧)協助,在10秒內分析步態,精準判斷是否罹患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疾病。台北榮總、資策會、陽明交通大學腦科技計畫團隊共同研發「無標記動作捕捉系統」,成效顯著,將成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診斷與治療的重要工具。 -
寒流來襲!內耳中風和腦中風一樣危險 醫曝治療黃金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046寒流來襲,除了要注意保暖,也要小心保護你的耳朵!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提醒,低溫容易造成血管收縮而易阻塞,增加內耳中風的風險。初期可能出現耳鳴、眩暈等症狀,嚴重恐導致突發性耳聾。若出現相關症狀,應把握2到4週的黃金治療期,及早就醫,才能避免聽力受損。 -
預防失智先重視聽力! 耳鳴、腦鳴、重聽是失智症警訊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592夜深人靜時,常聽到「嗡嗡聲」嗎?分不清楚是從耳內還是腦內傳來?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耳鳴和腦鳴本質雷同,都是由於神經受損造成神經的「異常放電」,一旦耳鳴遲遲不治療,恐逐漸演變惡化,甚至增加失智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