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過去被視為銀髮族困擾的「重聽」問題,如今逐漸有年輕化趨勢。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約有6.9萬人確診為輕度聽損,相當於每100人中就有1人有聽力問題,且實際數字可能更高。耳鼻喉科李宏信醫師指出,近年來,門診求治重聽的患者中,常見50歲左右的病人。
醫揭通勤噪音逾80分貝 耳機音量過百恐在30分鐘內傷及聽力
李宏信醫師進一步分析,重聽年輕化的主因不外乎現代人生活中充斥著潛在的噪音來源,例如學生、上班族通勤搭乘捷運、公車等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時,環境音量往往已達80分貝以上,為了聽清楚音樂或通話內容,許多人不自覺將耳機音量調高到超過100分貝,這樣的音量如果持續30分鐘,就足以對耳朵造成傷害而引發聽力損傷。
除此之外,容易被忽略的還有家庭中使用的抽油煙機、吸塵器、果汁機等家電,也可能在不知不覺間讓耳朵長期處於高噪音環境中。
聽力受損不只聽不見! 聽力障礙與失智症風險有高度相關
李宏信醫師表示,聽力受損的早期徵兆包括聽不到高頻音、需要對方重複敘述、在吵雜環境中難以分辨對話、常將電視音量調高、或是聽電話時感到費力等。若連30分貝左右的悄悄話聲就聽不清楚,就代表是輕度重聽的開始,一般來說,人類說話的音量約40分貝,而大聲則為50分貝,也就是說要大聲才聽得到,就表示他的聽力為50分貝,若是聽力為60分貝以上就必須戴助聽器。
值得注意的是,聽力衰退不只是聽不見而已。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指出,聽力障礙與失智症風險有高度相關,可能因聽覺刺激減少導致腦部退化速度加快。
不僅如此,聽力變差也會影響生活品質及安全,例如聽不到車輛喇叭聲、警報聲或瓦斯警示聲,增加跌倒與事故風險,不可輕忽。
重聽耳鳴治療需耐心 40歲後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聽力檢查以了解聽覺品質
在治療上,李宏信醫師說明,若屬於神經性聽力退化,則必須以加強血管通暢及神經增生復活的營養劑藥物來強化及輔助治療,像是維生素B12、B6、B1可強化神經功能;若口服吸收效果不佳,也可改以注射或點滴方式加速吸收,特別是B12之服用吸收是不太好的。
李宏信醫師強調,治療耳鳴與重聽需要耐心,通常需持續至少3至6個月才逐漸讓神經修復完成,若能同時搭配改善血液循環藥物與抗氧化劑的治療,效果更佳。
飲食方面,建議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群、維生素C與E的食物,如芭樂、胡蘿蔔、番茄、核桃與花生,有助於保護內耳、延緩細胞老化。
最後,李宏信醫師提醒,40歲以後應養成每年進行一次聽力檢查的習慣,一旦發現聽力下降或耳鳴情況惡化,就應及早就醫,而有些重聽患者在此之前可能會出現耳鳴或眩暈,如有干擾生活品質的耳鳴現象,就建議若有初期耳鳴症狀者,應盡速開始服藥治療耳鳴,一般成效是很好,治療耳鳴也可預防重聽,多年臨床的經驗,耳鳴若不治療,5年內恐產生重聽後遺症,建議儘快接受治療,以期能改善聽力,並避免惡化成為重聽。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樂齡生活被「漏尿」困住 單一切口可調式吊帶手術有解
▸兒童近視加速眼球拉長!高度近視風險增 醫給解方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