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石膏
-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 圖解骨折術後照護重點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10「骨科手術的傷口很怕感染,如果感染無法控制,便得將植入物、人工關節移除,然後需要長時間的換藥,等到感染改善後再想辦法關閉傷口,往往需要3至6個月以上。」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呂憲宗醫師指出,「為了降低傷口併發症的風險,可以多管齊下,包括把血糖控制穩定、避免手術低體溫、使用手術後負壓傷口照護系統等,讓傷口順利癒合,能夠減輕患者與家屬的壓力,也能避免許多衍生的醫療花費。」 -
假日運動揮棒跑壘腳後跟肌腱8成斷裂 採1療法恢復行走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89林大弘醫師說明,PLT是取自病患自身血小板,經活化及凍乾技術製成乾燥凍晶粉末,內含豐富生長因子。相較於傳統PRP治療,PLT僅需抽血1次即可製作10至20瓶凍晶,每瓶血小板生長因子濃度高於PRP約8倍,治療效果更持久,且少有過敏或排斥風險。 -
女子騎車擦撞手腕撐地挫傷 手腫痛數日竟是舟狀骨骨折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023腕部骨頭共有8塊,其中舟狀骨骨折是最為常見的腕部骨折,但卻最常被忽視!新竹台大分院骨科部醫師李育成說明,患者常見症狀為靠近拇指基底處腫痛,拇指活動度下降無法出力,但也常伴隨著其他的上肢挫傷和骨折,進而常被忽略拇指的症狀,導致未及時治療。 -
乳癌中西醫併治可降低死亡風險 注重術後調理防副作用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836乳癌是台灣女性十大癌症之首,近年來整體發生率持續上升,只有疫情期間因為篩檢人數銳減,所以減少約1成,隨著疫情解封,人流除了會慢慢回流,更令人擔心的是患者可能因為延誤確診,因而提高死亡率。一般而言,如果在2期以前發現,5年存活率將近高達9成,但隨著期數的增加,到了第4期的5年存活率已經低到只剩下25%。 -
少女犁田踝關節「3度燙傷」 搭配1療法植皮成功助恢復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91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張長正醫師表示,因同時考量患者術後恢復速度以及關節處的活動度,在植皮過程中使用組織凝膠並透過加壓方式,讓移植皮膚與受損組織可以快速緊密黏合,使植皮處順利新生血管以加速術後復原,這樣的做法除了有助於大幅度提升植皮的成功率外,也可使移植處的皮膚更加美觀。 -
阿公中風後走路常跌倒!採「副木」復健 改善垂足難行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362針對中風後垂足病人,使用腳踝副木可增加走路速度及減少耗能。有研究顯示當病人穿上副木後,走路速度每分鐘增加3至12公尺,並可降低原先走路所需消耗的能量近10%,另外,腳踝骨裂者穿戴副木,也可以更早的進行活動訓練,尤其穿戴26週後,腳踝關節活動力效果比石膏好。 -
換人工關節竟染蜂窩性組織炎! 植入這物有效控制感染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820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平均每年約有1萬5千人次置換人工膝關節,年齡分布在60至70歲,林宗立醫師指出,人工膝關節置換是老年人普遍且成熟的手術,成功率極高,但偶爾還是會有術後感染的可能性,發生率約1%;發生感染主要症狀包括膝關節疼痛、傷口紅腫、竇道化膿及蜂窩性組織炎久病不癒等,若延遲正確治療造成必須反覆手術與拔除人工關節,嚴重者導致關節功能永久喪失。 -
老翁車禍後多處斷骨刺穿皮膚 歷經多次手術將骨頭復位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50骨折即是骨頭因受到強烈衝擊,導致變形、凹陷或斷裂的情形,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李奕澄表示,骨折會按有無傷口可分為閉鎖性骨折與開放性骨折,閉鎖性骨折即斷骨位尚未刺穿皮膚;開放性骨折又名為複雜性骨折,即斷骨已經刺穿皮膚,後續併發骨髓炎機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