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癌轉移
-
腸阻塞癌友滿腹「黃金」 支架手術助排便順暢
癌症新知 / 腸癌4453
台北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賴正大表示,大腸極富彈性,但如果受到大腸或腹腔內其他來源的腫瘤擠壓,腸道可以撐6至7公分,導致腹痛腹脹,甚至腸道破,引發腹膜炎。
-
早期肺癌雷射精準切除 新技術結合機械手臂
癌症新知 / 肺癌4457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趙盈凱表示,傳統外科治療切除早期1公分以下腫瘤,過程繁複,術前須先斷層掃描攝影室多次定位,再回到病房,等待開刀房通知。 -
乳癌術前治療新觀念 患者不為「少奶奶」所苦
癌症新知 / 乳癌2563「確診乳癌,並不一定急著切除乳房」新光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鄭翠芬說,乳癌治療觀念正在翻轉中,術前治療逐漸受到重視,醫師依據患者基因表現,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等腫瘤縮小再進行切除手術,大幅提高保留乳房的可能性。 -
瘦肉精恐傷中樞神經 癌轉移風險增22倍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7168台大公衛教授鄭尊仁指出,台大曾做過萊克多巴胺動物實驗,結果顯示,長期吃含有萊克多巴胺飼料的老鼠,血壓相對不穩定,忽高忽低,以致較易出現高血壓及動脈硬化。 -
肺癌轉移淋巴腫大不良於行 中醫輔助重現生機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640在肺癌的治療方面,西醫多以化學治療、標靶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為主。其中化放療所帶給患者治療過程上的痛苦,令許多人無法堅持下去。近年來,有很多患者會在接受西醫治療的同時,也結合中醫的輔助。
-
罹癌「三因」中幾招? 中醫治癌從根本著手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361人生中醫診所院長楊永榮博士表示,在中醫的觀點裡,罹癌不外乎「三因」,也就是所謂的「內因」、「外因」及「不內外因」。「內因」是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等;「外因」則為風、寒、暑、溼、燥、熱等四時不正之氣;「不內外因」屬於飲食勞倦、跌打損傷類,由外在物理慢性刺激、損傷人體器官所生。雖然各種癌症發病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不脫離長期精神抑鬱、飲食不當、病毒感染、化學物質殘留等危險因子。 -
睡眠障礙鼾聲連連 就醫治打呼 竟檢出肺腺癌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832雙和醫院胸腔科主任李岡遠醫師指出,由於肺腺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或是症狀不典型,近六成癌友確診時,已經轉移。如何提早發現肺癌並接受治療,成為醫界努力的重點。
-
癌細胞轉移有跡可循 台大團隊發現預防機制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712沈湯龍表示,英國外科醫生 Stephen Paget 於1889年曾提出癌症轉移「種子與土壤」理論,認為癌轉移並非隨機隨地的發生。癌細胞如同種子,唯有在已施肥的組織環境中,才能轉移生長。而這次研究結果則闡釋了這項理論。將來病患發生癌轉移,不必等到晚期即可採取預防措施,改變了現有癌症的治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