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癌前病變
-
健檢學問大! 醫師呼籲:價格昂貴不一定適合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239除惡性腫瘤外,國人十大死因第2、3名分別為心臟疾病以及腦血管疾病。其實這些疾病,有些可以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來避免憾事。洪子仁也舉例,像是透過腦部磁共振(MRI)影像,能看出正常及中大腦動脈缺損之間的差異,如此一來便能提早發現問題、對症治療。 -
單一性伴侶也會染HPV? 醫:機率達8成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2180婦產科醫師張建玫指出,子宮頸癌病變過程漫長,可以透過抹片發現異常,進而切除病灶,不過,臨床發現,仍有3成患者確診時,已到了子宮頸癌1到4期。
-
被胃酸嗆醒! 胃賁門緊縮術改善胃食道逆流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895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吳文傑表示,呂先生因食道下括約肌收縮力不足,導致胃賁門鬆弛而門戶大開,透過國外盛行的熱射頻胃賁門緊縮術(Stretta手術),解決因賁門鬆弛的胃食道逆流,成為國內第一位受惠患者,並於手術後2天即可出院,2周後追蹤結果,胸口灼熱感嚴重度從14分降至2分,胃逆流嚴重度從16分降至4分,預計可在3個月後完全停止胃藥。
-
HPV傳染力遠超過愛滋 女性應接種疫苗自我保護
兩性關係 / 女人幫3461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發現,八成年輕女性知道施打疫苗、做抹片檢查可預防子宮頸癌,但多數女性遲遲不行動,原因竟是覺得自己還年輕,以致暴露在罹癌高危險中。
-
國健署推動免費四癌篩檢 計畫醫院佔全國55%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613為了提升癌篩服務,國健署力推「癌症醫療品質提升計畫」,105年共有225家醫療院所加入此計畫,共281萬人接受癌症篩檢服務量,占全國總篩檢量55%,揪出3.1萬名癌前病變個案、8千名癌症個案。
-
大腸癌發生位置影響存活率 左邊直腸癌預後差
癌症新知 / 腸癌4734值得一提的是,大腸癌症狀及嚴重度,與癌細胞發生位置有關,若位於右側大腸,例如升結腸等,症狀為慢性貧血、體力變差、體重減輕;若癌細胞侵犯至左邊大腸,例如乙狀結腸、直腸等,則會出現腹痛、血便、大便習慣改變等症狀。 -
別再逃避!家族有腸癌病史 記得做大腸鏡檢查
癌症新知 / 腸癌4416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根據國健署統計,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人數逐年增加,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包含:有家族或遺傳性因素(如家族性大腸息肉症等);有腺瘤型息肉病史;一等親(父母及兄弟姊妹)中患有大腸癌或進階型腺瘤;曾罹患慢性發炎性大腸疾病;常攝取紅肉或脂肪,平時活動量低,肥胖,有吸菸或喝酒習慣者;風險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
糞便無潛血竟罹癌 高危險群大腸鏡追蹤不可少
癌症新知 / 腸癌3650澄清醫院柏忕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羅鴻源表示,目前大腸直腸癌篩檢以糞便潛血為主,缺點為如屬潛血反應陽性,可能是上消化道、發炎或痔瘡造成的出血而被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