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生育力
-
使用抑制劑治療中樞性早熟 是否影響孩子未來生育力?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715邱巧凡醫師說明,GnRH促進劑在兒童中樞性早熟治療的長期觀察研究,效果與安全性皆有良好成績。但在成年後「生育能力的影響」因牽涉到需要較長時間的追蹤與嚴謹臨床試驗設計,對照組的收案與長期追蹤也相對不易,故這方面的研究相對少很多。 -
乳癌、卵巢癌年輕化 預先「凍卵」留好孕
癌症新知 / 抗癌鬥士4291送子鳥11生殖中心李日升醫師指出,由於化療使用的部分藥物會導致荷爾蒙失調,造成短暫或永久性的停經,或是無法排卵,而某些癌症如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淋巴癌等,會造成卵巢功能受損而影響生育能力。 -
感染新冠肺炎恐損精液品質! 男性生育能力可能受影響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5622據CNN、《太陽報》(THE SUN)等外電報導,這項發表在《生殖》(Reproduction)期刊上的研究指出,84名原本具有生殖能力的男性在罹患新冠肺炎後,精子細胞的壓力遽增超過100 %。 -
乳癌發生率提高 治療方法推陳出新不再侷限手術切除
癌症新知 / 乳癌2875根據108年衛生福利部統計,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女性癌症死因排名的第4位。好發年齡約在45至64歲之間,當中又以45至49歲婦女的發生率為最高,比歐美國家提早8至10歲。顯示乳癌是各個年齡層女性都需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
-
年過40想生恐來不及 趁年輕可先替青春卵子保住生機
兩性關係 / 不孕症4297TFC台北生殖醫學中心創辦人曾啟端醫師表示,女性不容易懷孕的原因,大致與子宮卵巢健康程度有關,子宮內膜異位是常見原因之一;假使不是因為疾病所造成,晚婚與計劃生育晚,可說是不孕症常見的原因。女性在35歲後卵子就會因老化,導致受精後著床機會降低,並且基因異常發生的機會也增加,唐氏症等遺傳疾病風險威脅就大。 -
減少接觸化學物質 研究顯示在家做菜更健康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09根據1項新的研究證實,家常飯菜還可以減少體內使人生病的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化學物質的含量,研究刊登在《環境健康展望雜誌》(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Journal)。 -
男性多吃堅果 研究:精子質量顯著提升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050現代社會中,不孕的夫妻相當多,許多夫妻為了求子吃盡苦頭。在巴塞隆那舉行的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學會(ESHRE 2018)會議上發表一項研究,男性多吃堅果類的食物,對生育力可能有幫助。 -
及早規劃婚育大事 適齡懷孕寶貝健康有保障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618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105年平均初婚年齡男性為32歲,女性為29.7歲;而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自101年起開始超過30歲,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105年已經拉高為30.7歲,其中年齡為35歲以上占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