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消暑氣
-
夏至養生!高溫食慾不振、心煩氣躁 中醫助祛暑安心神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468夏至是整年中陽氣最盛的1天,氣溫也將一路熱到立秋。夏至當天,太陽正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陽)最長、黑夜(陰)最短,過了夏至日,白晝漸短、黑夜漸長。中醫師王維瀚表示,夏至後炎熱高溫常導致食慾不振、心煩氣躁、頭昏腦脹、倦怠乏力等,體溫隨著環境氣溫升高,心跳也相對較快,若長時間處於高溫又大量流汗、水分攝取不足的情況,會增加心臟負擔,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夏天吃西瓜消暑氣!中醫提醒西瓜甘寒 吃西瓜要看時間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6930步入夏季,氣溫炎熱,西瓜成為最受歡迎的當季水果,但台語俚語「暗頭仔吃西瓜,半暝仔反症!」,警告民眾不要在晚上吃西瓜,這是真的嗎?中醫師陳潮宗表示,西瓜屬於涼性食物,腸胃功能較差的人確實不宜在晚間吃瓜,建議餐後立即食用,幫助消化,補充水分。 -
三高患者吃冰、喝冷飲恐傷心 突發性心肌梗塞不可不防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123心血管疾病發作總是措手不及,民眾夏日最愛進出冷氣房、吃冰品、喝冷飲消暑氣,卻容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國民健康署說明,有三高問題的民眾需特別留意,若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或暈厥等心肌梗塞症狀,或者有(腦)中風徵兆,應立刻撥打119,把握黃金治療期。 -
刮痧緩解中暑 刮痧部位、刮痧順序、刮痧方式1次搞懂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8112夏季天氣炎熱,很容易中暑,中暑主要原因是在身體散熱不均,當從戶外到室內,身體溫度慢慢升高,這就好像溫水煮青蛙,身體散熱系統出現障礙,此時也代表身體氣血不循環,中暑是因為暑氣「熱升冷降」,因此病症會集中在人體上半部。中暑的症狀包括了頭暈目眩、肩頸僵硬、容易疲倦、四肢痠軟、嘔吐、腹瀉、腹脹、頭脹痛、體溫升高、覺得補充再多水也無法解渴、心悸等。 -
夏季坐月子如何吃?中醫提點養生策略 可消暑氣解壓力
兩性關係 / 女人幫8324女性坐月子期間最常見到麻油料理,其實麻油性味屬甘平,本身並不溫燥!中醫師周宗翰指出,想要避免過度溫補風險,烹煮麻油雞時可省去麻油煸炒乾薑且不加米酒的步驟,僅放置少量薑片燉煮雞湯,最後再淋上些許麻油增香。 -
夏天喝冷飲加重濕熱體質 中醫推消暑氣茶飲解熱不傷身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852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呢?周宗翰說明,身體的濕氣就是無法有效調節的水分,所以夏天易疲勞、中暑、頭暈目眩的人要特別注意,另外,吃得不多但體重未減輕反而增加,甚至喝水都會胖也與濕熱有關係。 -
照顧長輩有苦別往肚裡吞 1966「長照救生圈」來幫忙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887在日本有位8旬老婦獨自照顧智能障礙的兒子,不堪身心壓力而痛下殺手;在國內,則在桃園發生男子長期照顧60多歲的久病母親,不堪壓力而傷害母親。衛福部長照司以及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提醒各位家庭照顧者們,掌握「長照平安5守則」,善用資源讓自己能好好休息,並且更方便地照顧心愛的家人。 -
狐臭中醫也能改善?中醫飲食搭穴道療法 扭轉濕熱體質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242天氣逐漸變熱,在外面活動一下很容易就汗流浹背,流汗雖是身體重要的散熱機制,但有汗臭味的民眾在此時就會感到十分難為情,甚至影響到參與社交活動的意願,若遇到高溫的情況下皮膚表面也容易孳生細菌,而汗水和皮膚上的細菌作用過後就會產生特定的味道,特別是發生在腋下的氣味,也就是俗稱的狐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