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注射胰島素
-
關懷第1型糖尿病 衛教童書破除三大錯誤迷思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81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彭慶添解釋,第1型糖尿病又稱為「兒童型糖尿病」,常因為胰臟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導致體內酮酸中毒昏迷送醫後才發現有異。大多發生在兒童及青少年,一旦確診後須終身補充胰島素讓病情穩定下來,對病童及父母往往造成相當大的震撼。因此,在心理上及家庭、學校生活的調適比起第2型糖尿病更費心力。 -
有效控糖及減重 糖尿病友新選擇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373新光醫院內分泌糖尿病科主治醫師賴史明表示,糖尿病是一種因體內胰島素不足或作用不佳所導致的一系列臨床綜合症,如果糖尿病沒有得到充份的控制,可能引起一些急、慢性併發症,嚴重的包括: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衰竭等。 -
非知不可》糖尿病四大類型 如何區分?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147若患者本身具有糖尿病的好發體質,一旦遭受外來因素的刺激,無論是病毒或其他誘發因子,自體免疫系統會產生抗體來對抗自己身體的組織,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因此而被破壞,最終導致體內胰島素的缺乏。 -
破除糖尿病迷思 黃金三角鼓勵患者勇於治療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141糖尿病患常對疾病不甚了解,或治療方法有所恐懼。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建寧醫師分析,不少國人認為,使用胰島素或胰島素用量增加代表病情嚴重、身體還能產生胰島素便不需補充、吃藥比注射胰島素安全、施打胰島素會衍生洗腎和失明等,這些關於胰島素的錯誤認知,又以50歲以上的糖尿病好發族群比率最高,令人擔憂。 -
糖尿病5大迷思 胰島素認知最差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148根據2013年糖尿病認知調查報告顯示,無論是一般民眾或病友、家屬,前5大迷思都與「胰島素」相關,包含了「胰島素用量增加代表病情變嚴重」、「身體還能產生胰島素就不用補充」、「吃藥比較安全不要打胰島素」、「打胰島素就代表病情變嚴重」、「打胰島素就會洗腎跟失明」等。
-
糖尿病自我照護7錦囊 不怕血糖空降危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51 -
孕媽咪懷胎十月 別輕忽妊娠併發症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573很常見的併發症,原因很多,必須先區別來自胎盤出血還是子宮頸出血。來自子宮頸出血的原因包括:子宮頸息肉或子宮頸外翻糜爛所引起,需內診檢查才能知 道。若排除子宮頸出血,則出血可能來自子宮,這時就必須考慮是否為胎盤前置所引起。 -
夏令營專教打針 第一型糖尿病童受惠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