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死亡率
-
三陰性乳癌治療迎曙光 PARP抑制劑與免疫藥物納給付
癌症新知 / 乳癌730153歲Amanda於2年前確診早期三陰性乳癌,儘管為早期,但惡性度偏高,5年內復發風險近3成。經醫師評估後建議,使用免疫藥物輔助治療,但費用超過200萬元,所幸她年輕時投保私人醫療險,大幅減輕經濟負擔。 -
慢性腎病透析皮膚癢?尿毒性搔癢症 醫揭5大緩解策略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24對70歲的陳先生而言,每週一、三、五的血液透析治療早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但最困擾他的並非打針或飲食限制,而是難以忍受且無法停止的癢。陳先生說,最嚴重的時候,1天要抓好幾10次,從手臂到背、到大腿,晚上癢到根本沒辦法睡。原以他以為是皮膚乾燥的緣故,但擦了乳液也沒有幫助,直到就醫後,才被診斷為患有尿毒性搔癢症(Uremic Pruritus)。 -
北醫大:攝取過多代糖「三氯蔗糖」 恐損害男性生育力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7221怕胖、控制體重、擔心熱量超標,許多飲料都採用代糖,看似健康,卻可能隱含更恐怖問題。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最新研究發現,攝取過多代糖「三氯蔗糖」,可能損害男性生育力,精子數量、活動力、存活率降低,精子數量大減25%。 -
最新國人10大死因! 癌症連續43年蟬聯10大死因榜首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830衛福部公布113年10大死因,癌症連續43年蟬聯榜首,去年共有5萬4032人死於惡性腫瘤,第2名為心臟疾病(2萬3276人),第3則是肺炎(1萬7259人)。整體死亡人數為20萬1383人,較112年減少4192人,主要為新冠肺炎死亡個案明顯下降。 -
語言理解力變差提高孤獨感 影響大腦功能恐增失智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7192人口老化,獨居老人愈來愈多,許多研究指出,孤獨長者死亡率較高,容易罹患高齡憂鬱症。國衛院最新研究進一步證實,即便尚未出現明顯認知退化,孤獨感高的老年人大腦組織可能已經出類似失智早期的變化。 -
癲癇發作不只全身抽搐? 醫揪嗅覺異常等5大常見症狀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061名45歲患者,左上肢有斷斷續續麻痛感,伴隨味覺異常及上腹部不適感,每次約持續10多秒鐘,症狀就自行緩解,除此之外無其他肢體無力、肢體抽搐等異常。幾個月後,患者因全身抽搐、失去意識被送到醫院急診,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側額、顳葉惡性腫瘤伴隨腦水腫,醫師診斷為「腦惡性腫瘤併發癲癇」發作,後續進行腦腫瘤切除及放射治療中。 -
乳房攝影不怕痛! 掌握2大技巧與4步驟定期檢查有保佑
兩性關係 / 女人幫5386自今(114)年1月起,國民健康署已擴大免費乳癌篩檢對象,範圍涵蓋到40至74歲婦女,每2年可接受1次免費乳房篩檢。截至5月28日,乳癌篩檢近66萬人次,其中23.7%為擴大範圍(40至45歲及70至74歲)的婦女,整體乳癌篩檢量也較去年同期增加約21萬人次,顯示受益民眾增加,政策擴大效益逐步顯現。 -
全球首創NurnaNet 解析護理記錄預判出院後死亡風險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3635臺北醫學大學發表全球首創「深度神經網路系統NurnaNet」,可解析護理記錄並預測病患出院後6個月及2年內的死亡風險,準確率可達8成。此系統能讓醫護團隊提早識別高風險族群,並及早介入、提供出院後的照護,進一步有效降低再入院及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