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林詠青
-
防範新生兒腸病毒感染! 疾管署提醒家長注意6點事項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204腸病毒疫情緩步上升,上週門急診就診計7291人次,較前1週(6922人次)上升5.3%。令家長擔憂的是,上週新增2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分別為中部出生8天的男嬰、南部出生5天後感染的女嬰,目前皆於加護病房治療中。 -
疾管署公布最新疫情! 這2種法定傳染病都與動物有關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656衛福部疾管署公布最新疫情,2種法定傳染病均與動物有關,南部70多歲本國籍女性確診為「兔熱病」;北部50多歲本國籍男性今年4月至大陸新疆旅遊,曾於動物市集接觸羊隻和馬匹,7月初因發燒、寒顫等症狀,至診所就醫,最後因肝指數偏高、發燒及肝脾腫大而住院治療,血液培養確定為「布氏桿菌」。 -
上週新增2名新生兒腸病毒重症! 其中1名早產男嬰死亡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770上週新增2名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其中1名寶寶死亡,因早產、呼吸窘迫,出生當日就住進新生兒加護病房,出生後第4天出現活力下降、呼吸急促、血小板低下等症狀,隔日不幸死亡,等於還沒回到家,就離開人世,令人不捨。 -
丹娜絲過後上週高雄新增6例類鼻疽本土病例 其中2人亡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787丹娜絲颱風過境南部地區,疫調顯示,上週6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均居住於高雄市,其中2人死於類鼻疽併發肺炎及敗血症,另4例仍在住院治療中。丹娜絲颱風過境帶來大量降雨及驚人風力,羅一鈞提醒,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及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透過接觸傳播、吸入性感染等管道,以致颱風後1個月內確診個案明顯增加。由於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感染後重症機率較高,提醒上述高風險族群,如有發燒、咳嗽等症狀應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 -
新冠疫情趨緩比前1週下降36.1% 但重症及死亡仍偏多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627新冠疫情持續下降,上週新冠門急診就診2萬9007人次,比前1週下降36.1%,但重症及死亡病例數仍偏多,疾管署疫調顯示,7月8日至14日新增114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32例本土死亡病例。上週最年輕死亡個案為南部40多歲男性,患有神經系統、心臟等慢性病史,長期臥床,陸續接種6劑新冠疫苗,但是最後1劑是去年2月施打XBB疫苗,並未接種最新JN.1疫苗。 -
暑假赴日旅遊嚴防百日咳疫情 台灣也創下10年同期新高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945國內百日咳疫情上升,最新通報17例個案,今年累計35例,疫情創10年同期新高。相較之下,日本今年百日咳疫情更是大爆發,今年累計3萬多例,為去年全年的7倍。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暑假期間如至日本旅遊,務必戴好口罩,青少年則建議出發前自費施打1劑疫苗。 -
上週再添1起新生兒腸病毒死亡! 7月底之前仍在流行期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920上週再添1起新生兒腸病毒死亡個案,為今年第5例新生兒腸病毒死亡。疾管署表示,到7月底之前為新生兒腸病毒流行期間,家長和新生兒醫療照護機構務必提高警覺,應該盡量謝絕訪客,也盡量謝絕親朋好友對新生兒抱抱親親。目前社區腸病毒流行病毒以伊科病毒11型最多,占37%,其次為克沙奇A6型(占20%)、克沙奇A2型(占19%)。羅一鈞表示,2018年5月至7月台灣也曾有過一波新生兒伊科病毒11型疫情,造成7例新生兒伊科病毒11型重症、其中6例死亡。 -
新冠疫情緩降!估8月初脫離流行期 腸病毒疫情仍升溫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065上週新冠門急診就診計6萬4176人次,較前1週下降5.5%,另新增117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39例死亡病例。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新冠疫情緩降,過了高峰,但還在高原期,預期8月初才會脫離流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