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中國廣東屈公病疫情嚴峻,金門兩名民眾於10月初至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旅遊,返家後陸續發燒、關節痛、紅疹等症狀,就醫採檢後確診。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中國7月爆發屈公病疫情,迄今累計2萬多例,近1週新增約2000多例,國人前往當地工作、旅遊,務必做好防蚊措施。
國內新增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 個案潛伏期間具中國廣東省旅遊史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國內新增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為本國籍50多歲同住家人,其中1人罹患糖尿病,10月初至潮州市自助旅行,返台後陸續出現發燒、手腳關節疼痛及皮膚紅疹等,發病3至6天後採檢確診屈公病,2人均已脫離病毒血症期,狀況獲得改善,將持續監測至11月6日。
疫調顯示,個案潛伏期間具中國廣東省旅遊史,研判為中國境外移入,個案病毒血症期間主要活動地為其住處,金門衛生局在個案住處附近進行病媒蚊密度調查、化學防治,同時加強附近居民健康監測,並請當地醫療院所提高通報警覺。
今年截至10月20日累計28例屈公病確定病例 均為境外移入
曾淑慧表示,中國屈公病疫情集中在廣東廣州、佛山等城市,民眾如至流行地區,務必做好防蚊措施。疾管署已加強監測,針對來自疫區的疑似個案進行採檢,希望將傳播風險降到最低。
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10月20日累計28例屈公病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國家以印尼16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7例、中國廣東省3例、斯里蘭卡及孟加拉各1例;目前境外移入病例數仍為近6年同期最高,為2020至2024年同期介於1至15例。
屈公病由帶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 潛伏期為2至12天
屈公病由帶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潛伏期為2至12天,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為病毒血症期(可傳染期),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痛或關節炎(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約半數患者出現皮疹;症狀持續3至7天。
曾淑慧強調,新生兒、65歲以上年長者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為感染屈公病後易併發重症高風險族群,應做好防蚊措施。
上週新增53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及10例死亡 目前仍處流感流行期
在流感方面,上週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計12萬8915人次,新增53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及10例死亡,仍處流感流行期,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其中以A型H3N2為多,其次為A型H1N1及B型。
公費流感疫苗於10月1日開打,截至10月20日,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319萬人次,已使用逾4成,打氣踴躍。曾淑慧指出,疫苗接種後約需2週時間才能獲得足夠保護力,民眾應儘早前往合約院所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減少流感及新冠之相關併發症發生風險。
此外,10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疾管署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經醫師判斷符合條件者,不需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以把握用藥時機。
# 首圖來源/疾管署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近視是一種疾病!醫籲兒童近視及早控制 避免高度近視
▸啟動棕色脂肪代謝力 燃燒熱量、控制體重改善血糖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