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晚期癌症
-
每31分鐘就有1人罹腸癌 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及早揪息肉
癌症新知 / 腸癌2478大腸癌在近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平均每31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根據國健署登記資料顯示,109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在防治上較為艱困的原因是早期大腸癌幾乎無症狀,國健署提醒符合大腸癌篩檢資格的民眾前往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找出藏在大腸中的息肉,避免惡化為大腸癌。 -
後疫情時代台大攜手默沙東 參與全球臨床試驗接軌國際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213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成立20年來,積極鏈結全球臨床試驗研究產學界,致力台灣轉譯醫學發展及提升生醫科技實力,引進新的臨床治療技術為病患帶來治療生機。進入後疫情時代,台大醫院將參與默沙東更多全球性臨床試驗,讓台灣臨床試驗中心成為亞太區臨床醫療創新研發的領頭羊,持續與國際同步。 -
拯救肺癌死亡率!國健署補助2族群篩檢 盼民眾多利用
癌症新知 / 肺癌2406國民健康署自111年7月1日起開辦第5癌篩檢,截至111年12月26日止,全國已有22,451位民眾接受檢查,並找出160名確診肺癌個案,其中早期(0及1期)個案占86.3%,顯示LDCT肺癌篩檢確實有助於逆轉肺癌的期別分布,讓民眾早期診斷肺癌,儘早接受治療,因而大幅提升肺癌存活率並拯救個人生命。 -
疼痛有苦說不出的病 醫推29題自我檢測「纖維肌痛症」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770明明這裡痛、那裡痛,痛到生不如死,連拿起手機都沒有力氣,有時腦霧,記憶力差、無法集中精神,又常常全身僵硬、睡不著、情緒莫名低落,但不管是做抽血、影像檢查,都找不出自己身體疼痛的原因,導致常被誤會是無病呻吟,沒病裝病想偷懶,家人也很難理解,且因不知道要如何照顧而有挫折感,這是「纖維肌痛症」病友經常面臨的困境。 -
癌症控制新選擇 免疫細胞治療幫肝癌患者降低死亡風險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888癌症蟬聯國人10大死因第1名已長達40年,每年奪走約5萬條人命。陶聲洋防癌基金會陳光耀董事長指出,癌症標準化治療發展至今,仍缺乏兼具精準、副作用低且控制率佳的治療選擇。而將人體相容性高的免疫細胞應用在癌症治療上,近年來已被認為是癌症控制的新契機。記憶型T細胞的免疫細胞治療已取得美國FDA肝癌孤兒藥資格審查,更於今(2022)年在台灣獲得臨床研究資格,接軌美國在台對肝癌患者進行收案,目前已有院所簽約完成,部分院所衛福部已審查通過,共計將有13家醫院合作收案。 -
晚期癌友不想活!心理照護很重要 適時介入助正向面對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220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日前與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舉辦「晚期癌症病人的身心照護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知名腫瘤醫護專家參與演講,同時前衛福部長陳時中也到場參與,以自身經驗分享情緒照顧與疾病治療的重要性。 -
癌症蟬聯國人10大死因之冠40年 中醫擊退癌症有方法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571莊振杉中醫師表示,對比放、化療在殺傷癌細胞同時也會帶給正常組織的損傷,中醫則是以辨證論治,進行扶正祛邪、去積消腫、活血化淤、清熱解毒、理氣化痰、補虛養正等不同治療,並依據症狀處理,給予養分、增強免疫力,不傷害正常細胞且無副作用,藉此達到治療癌症的效用,因此選對中藥材就成為中醫治療癌症的關鍵。 -
本土+27708!死亡+71最年輕20多歲 又增1名腦炎病童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998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宣布新增2萬7708例本土個案、208例中重症個案(100例重症、108例中症)、71例死亡,最年輕的死者為20多歲男性,有酗酒習慣,7月5日早上父親叫門未回,進入房間時發現異狀,送至急診時已無呼吸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