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施打
-
第7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 就診人數與重症創今年新高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823第7波新冠疫情明顯增溫,上週新冠就診人次1萬9097人次,比前1週驟增88.2%,另新增93起重症、4例死亡,就診人數與重症個案均創下今年新高紀錄,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預估,將於6月中下旬達高峰,請民眾踴躍接種疫苗。 -
延緩失智!阿茲海默新藥將上市 用藥指引4大重點1次看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706據統計,國內失智症患者人數已超過35萬,其中6成係因阿茲海默症所引起,飽受估計為20萬人。「樂意保」(LEQEMBI)、「欣智樂」(Kisunla)2大阿茲海默失智症新藥均已取得食藥署藥證,最快6月就可進藥至各大醫學中心,眾多失智患者引頸期盼,不過,這2款藥物用藥門檻不低,且藥費昂,1個療程18個月藥費至少150萬元,並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 -
視網膜剝離恐致失明 醫:出現閃光、飛蚊症需立即就醫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958日前1位年約40歲的中年男子因視力出現大量飛蚊和閃電、閃光而至眼科診所就診,經檢查後確診為視網膜裂孔,後轉診至國泰綜合醫院欲進行視網膜雷射。然而,就診當日經眼底檢查發現,該名男子的視網膜裂孔已合併視網膜剝離,僅依靠視網膜雷射無法恢復其剝離的視網膜,因此需要安排進一步的手術治療。 -
櫃姐陷思覺失調產生被害妄想症 長效針劑治療拯救人生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9234「醫師不是應該在病房、在醫院裡面看門診嗎?」彰基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主任陳力源,為了讓1位深陷思覺失調症困境的「小美」(化名)願意就醫,不惜走出診間,多次前往旅館、甚至在田邊守候。小美過去是百貨公司櫃姐,多年前出現嚴重的宗教與被害妄想,卻始終拒絕治療,導致她失去工作、家庭決裂,獨自帶著年幼的女兒住在旅館,生活困頓。 -
肩頸疼痛接近左側、疼痛感尖銳 當心恐是心肌梗塞前兆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5313張庭瑞藥師則呼籲,預防心肌梗塞可從4方面做起:(1)飲食部分如採取低鈉飲食穩定血壓,減少動物性脂肪攝取、攝取天然植物油如橄欖油等,多吃蔬菜、糙米、堅果等,有助血壓控制和膽固醇改善,並減少血液中發炎反應。(2)維持中強度規律運動,每天30分鐘、1週至少3到5次。(3)平時可透過服用銀杏葉萃取物來改善血液循環。(4)若突然感覺胸口悶痛、休息後仍無法完全改善,應提高警覺,盡快送醫,掌握搶救時間。 -
黃金凍卵期!提高未來受孕成功率 女性把握30至35歲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9779現代社會晚婚、晚育已是常態,根據統計,台灣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逐年上升,從2005年的27.7歲上升至2023年的31.5歲。面對生育年齡不斷推遲與未來的不確定性,許多女性在實現自我或投入事業的同時,也開始思考:「如果我還沒準備好,卻又不想放棄當媽媽的機會,該怎麼辦?」。此時,「凍卵」便成為選項之一。 -
夫妻檢查正常卻難受孕? 醫:不排除與這4大狀況有關
兩性關係 / 不孕症8806夫妻接受備孕檢查後數值皆正常,卻仍然無法懷孕,是否需要透過人工生殖介入?黃建榮婦產科暨台北試管嬰兒中心黃珽琦副院長表示,此前一名患者備孕2年、嘗試中藥調理、服用排卵藥治療,孕前檢查也無任何異狀,但卻遲遲未能自然受孕。 全球約30%的不孕夫婦被診斷為不明原因不孕。 -
新冠進入第7波疫情! 今年腸病毒疫情較慢疾管署說明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653新冠進入第7波Omicron疫情,上週新冠門急診就診5853人次,較前1週增加78%,連續4週上升,為今年最高,疾管署預期5月底將達到高峰。而往年腸病毒流行趨勢是4月底、5月初進入流行,5月底6月初達到高峰,暑假後降溫。今年腸病毒疫情較慢,清明過完到現在連4週就診才緩慢上升,且就診人次仍不及今年1月,處於相對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