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控制血壓
-
小中風大徵兆!症狀緩解仍存風險 積極就醫防疾病發作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4487短暫性腦缺血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心房顫動、抽菸等。如果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的症狀,一定要盡快就醫,即使症狀自行消失,也不能掉以輕心。 -
補教老師血糖高不願吃藥! 糖尿病症狀出現才開始後悔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4020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吳佾璇表示,臨床門診中經常遇到初診斷「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會提問道「醫師,我一定要吃藥嗎?」或「藥要吃到什麼時候?」甚至「我沒有不舒服為什麼吃藥?」、「不吃藥會怎麼樣?」…等問題,之後就會消失一段時間,等到病情加重,才又看到患者面露羞澀回診就醫。 -
氣溫驟降威脅心血管健康 末梢血循不良慎防腦中風上身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5463台中市瑞比診所蔡永隆醫師表示,秋冬季節天氣心血管患者明顯增多,當氣溫下降血管收縮,血管管徑變小,容易導致血壓上升,倘若血管長期處於高壓狀態,血管壁就會變得比較脆弱、失去彈性,甚至容易阻塞或破裂造成中風。 -
你722了嗎?社區藥局設血壓管理站 落實定期測量血壓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214為加強宣導民眾關心與認識自己的血壓值,國民健康署今(112)年委託社團法人台灣高血壓學會並與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合作,規劃以社區藥局為血壓管理站,透過藥師主動對民眾進行血壓測量、健康識能問卷調查,教導民眾使用健康數位工具APP或紙本記錄自我722血壓值,透過每個月收集1次個案血壓量測722數值,並持續追蹤管理3個月,協助檢視血壓狀況,適時給予生活型態衛教或醫療轉介。 -
撕裂性胸痛恐主動脈剝離? 醫談主動脈剝離成因與治療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375主動脈剝離是危及性命的急症,陳紹緯醫師解釋,我們的主動脈壁有3層,內層、中層、外層,如果主動脈內膜有破裂口,血液便會灌入血管壁中,導致血管壁撕裂,而被稱為主動脈剝離。原本血液該走的管腔稱為「真腔」,血管壁中撕裂的空間稱為「假腔」。 -
眼睛紅紅的小心是結膜下出血! 醫解析成因與治療方法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915早上起床發現雙眼通紅,眼白出現一片紅色,卻感受不到任何痛或癢,可能是「結膜下出血」找上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任張延瑞說明,結膜下出血就是指結膜下的血管破裂,造成眼白紅腫,類似皮膚上的「瘀青」概念,但血液在眼球不會外流,而是積存在透明的結膜下,導致眼白明顯發紅。究竟結膜下出血的成因與相關的眼睛保健為何?眼科醫師為你破除迷思。 -
鬧鐘響、手機對話聽不見!小心耳中風 及早就醫防聽損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578民眾如果突然出現單側聽力聽不見,或者突發性耳鳴、頭暈等症狀,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部長田輝勣提醒,務必儘速就醫,耳中風越早治療,復原效果越佳,否則可能會造成終生聽損。 -
每22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 跟著8方法降低罹病風險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850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每年約1,8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依據衛生福利部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共計2.3萬人死於心臟疾病,平均約22分鐘就有1人。9月29日世界心臟日,今年以「用『心』、懂『心』(Use heart, Know heart)」為主題,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政府部門、研究單位、非營利性組織及醫療院所等一起合作,共同推動並鼓勵民眾積極改變不健康行為,守護自己與親友的心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