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控制血壓
-
10年最強寒流最低溫5度 全台抗凍防心血管病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932高血壓醫學會秘書長王宗道說明,人體處於低溫環境時,血液濃稠度增加,血壓容易不穩定,易致血液在血管內凝固,誘發心臟病、急性中風,引起急重症。因此寒流期間一定要加強保暖。如果突然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等症狀,應該要儘速就醫接受治療。 -
滑世代肩頸負荷大 連帶引發耳鳴症狀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08長期低頭使用3C產品,因姿勢不良,易引發「頸頭症候群」,症狀可能有頭痛、肩痛、肘痛、軀幹疼痛,甚至干擾手眼協調、身體平衡等,造成頭部控制不良與繼發性前庭覺和視覺失調,進而產生耳鳴、眩暈、噁心想吐等現象。此時必須改正自己平時錯誤的姿勢,加上運動訓練及物理治療,或用藥物改善內耳的生理功能,才能有效改善耳鳴與眩暈等症狀。 -
心臟衰竭認知不足 九成民眾以為沒救了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940心臟基金會透過網路調查全台349位40歲以上的受訪者,高達九成的人認為,一旦經診斷出心臟衰竭就等於被宣告死亡,但也有六成七的民眾低估心臟衰竭的危險性。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葉宏一教授表示,因心臟衰竭死亡的大多為65歲以上年長者,任何心臟疾病皆可能惡化為心臟衰竭,應養成對心臟衰竭的正確認知,積極治療才能有效提升疾病存活率。
-
心肌梗塞年輕化 每27分鐘有1人死於心臟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947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緹表示,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而在台灣,心臟病是國人死亡第二號殺手,103年奪走1萬9400條寶貴性命,平均每27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 -
三年無鹽飲食 老婦癱軟無意識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206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台灣高血壓學會2月13日公布2015年新版高血壓指引,有別於舊版,新版強調低鹽飲食,而非無鹽飲食。研究證實,完全不攝取鈉鹽,不利健康,可能增加高血壓風險,甚至提高心血管疾病機率以及死亡率。 -
暫時性腦缺血患者 屬中風高危險群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00276歲的楊老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病史,5年前因暫時性暈眩、口齒不清及步態不穩而就醫,診斷為暫時性腦缺血,經服藥控制血壓、血糖、血脂,並使用預防中風藥物後,症狀消失。
-
高血壓未控制 50歲男子腦中風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037國人血壓管理普遍不佳,千禧之愛基金會調查發現,國內40歲以上民眾超過7成為高血壓潛在風險族群,換算全台有624萬人需做血壓管理,但卻僅約2成每週量血壓,天天量測血壓者更只有7%。 -
兒童血壓高 從改變生活習慣降血壓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298成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謝旻玲表示,兒童高血壓的定義和成人不同,成人血壓大於140/90毫米汞柱這個數值就認為是高血壓,然而兒童的血壓會隨著年紀、身高體重的增長以及性別不同而變化,因此兒童高血壓的定義為:血壓高於同年紀兒童的95個百分位以上,例如一個六歲男孩收縮壓的第95個百分位為110毫米汞柱,舒張壓的第95個百分位為75毫米汞柱,當這位六歲男孩的血壓高於110/75毫米汞柱就是高血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