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未控制 50歲男子腦中風

1881
【NOW健康 黃靖芳/台北報導】
量血壓示意圖
▲國人普遍疏於定期量血壓,大多認為血壓只是一時偏高,或覺得沒有不舒服不需要看醫生,但從近一步檢查的民眾中發現,約有七成血壓持續偏高。

一名50歲工廠老闆因長期應酬,常吃高油鹽食物,加上生活壓力大,日前突然持續數日頭痛、頭暈,就醫後診斷為高血壓。治療期間卻常因忙碌或感覺良好,逕自停藥,結果不幸惡化,導致腦中風,右手、右腳不受控,伴隨失語症,一生辛苦建立的事業被迫停擺。

國人血壓管理普遍不佳,千禧之愛基金會調查發現,國內40歲以上民眾超過7成為高血壓潛在風險族群,換算全台有624萬人需做血壓管理,但卻僅約2成每週量血壓,天天量測血壓者更只有7%。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陳文鍾表示,研究團隊隨機抽查300位中壯年人士的血壓,自認為血壓狀況良好者當中,竟有37%血壓值偏高。自知血壓偏高卻未進一步檢查的民眾中,高達7成血壓持續偏高。

進一步詢問,血壓偏高卻未就醫的原因,40%的民眾自認血壓只是一時偏高,並非真有高血壓,21%認為沒有不舒服不需要看醫師,另21%怕看醫師要吃藥,還有16%因太忙沒空就醫。

陳文鍾指出,國人每天平均工作10.8小時,卻不願意花10分鐘坐下來好好量血壓,自我感覺良好,小心工作越忙,血壓越高,進入血壓控制的「惡性循環」。若做好血壓管理,收縮壓下降2至5毫米汞柱,死亡率即可降低3%至7%。

陳文鍾表示,門診曾收治一名70歲退休主管,15年前發現罹患高血壓,接受建議,每天早晚量血壓、準時用藥及運動不中斷,至今行動自如,甚至每年跟著兒孫出國遊玩。

部分民眾擔心吃藥影響工作,但臨床經驗發現,僅採取非藥物治療如飲食控管、運動等方式控制血壓的效果並不理想,還是需搭配持續穩定用藥,血壓較能穩定控制。

高血壓性疾病高居全球可控疾病因子中,導致殘障及死亡人數的第一位。陳文鍾提醒,「血壓管理」應該從生活型態因子著手。若有高血壓家族病史、平日高油高鹽、長期睡眠品質不佳,符合任何一項的民眾,就屬於高血壓風險族群,平日就應該特別注意「血壓管理」。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